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李晓宇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小学

摘要: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性与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可估量。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特点之一,就是具备强大的信息汇总与储存能力。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获得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拓展阅读材料、公开课视频、微课视频、教学动画、情境教学素材、阅读测试题等。这些资源,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为教师提供设计教学的灵感,并为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支持,进而促进学生丰富的语文阅读学习。另外,蕴含在丰富教学资源中的新鲜事物,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二)提供多元的表达方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为教学与学习均提供了多元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和板书的限制,通过PPT、微课、模拟情境、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教学模式与方法与时俱进。而学生可以模仿教师,开发录音、视频、电子画报等多种学习和实践成果展示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之外也能积极展开阅读学习,并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

(三)提供活泼的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供活泼的教学氛围。传统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以“读课文”“讲字词”“学句子”“做习题”为主,课堂气氛经常比较沉闷,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而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将更多富有趣味的资源应用在课堂上,如背景音乐、诗词朗诵音频、神话故事动画、生活照片、电子化成语接龙游戏等,然后依据课堂实际教学需要针对性地应用趣味教学资源,让教学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活泼起来,也让学生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起来。

(四)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主体性,同时扩大教学空间。比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空中课堂,助力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在课堂丰富的拓展资源中做出选择,围绕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自主探究,也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常见形式。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前置阅读

前置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前置阅读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认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阅读效率。但是传统以默读课文为主的前置阅读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前置阅读任务和指导策略。

展开来说,教师可以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课文阅读材料以及与课文同主题的部分拓展资源,推送“前置阅读学习单”。在“前置阅读学习单”中,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任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课文主题和作者相关的信息;结合已有资料评价作者,对课文主题说说你的看法;阅读拓展资源,找出它们与课文的异同。这样丰富的前置阅读任务,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前预习中敷衍了事的情况,加强其语文知识与阅读经验的储备,同时锻炼其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翻转阅读课堂

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对新课的视频讲解,落实自主学习,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不再占用过多的时间讲授新课。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翻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比如,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推送包含“课文梗概讲解”“生字与生词讲解”“精彩语句与关键段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视频,以录课的形式讲解课文基础内容,让学生自行下载视频,对照教材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可在视频末尾或资源包中备注,提示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在线留言、电子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学时,先鼓励学生汇报课前自主学习收获,分享若干问题,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侧重点,赋予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任务内容,提前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持,比如在讲解记叙文时,需再现故事情境,增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讲解科普说明文时,需还原事物情境,促进学生抽象思考;在讲解想象类课文时,需结合作者所想象内容提供情境,激活学生联想。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在课堂不同环节的情境学习需要。

1. 生动的导入情境,点燃阅读热情

生动的导入情境,具有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之功能,有助于学生进入课堂阅读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趣图、音乐、动画等符合小学生兴趣特征的资源,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的课堂导入情境。比如在《爬山虎的脚》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段“爬山虎沿着墙面向上爬”的动画,并结合动画设计以下三个讨论话题:动画里的植物是什么?它在做什么?它这样做有什么用吗?动画生动地展示爬山虎攀爬墙面的画面,让“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脚的作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结合前置阅读所得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在生活中观察爬山虎的发现进行讨论,一边回答指向情境的问题,一边对“读课文”产生更高的热情。

2. 直观的释疑情境,解决阅读难题

直观的释疑情境,对解决学生阅读难题、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大为有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基础知识点与重难点之分,前者通常只需要教师进行常规讲解,学生就能形成较清晰的理解和掌握;而后者,多数有一定抽象性,易使学生陷入认知与理解困境。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针对教学重难点创设有针对性的释疑情境,优化其讲解过程,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比如,微课释疑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先行判断课文阅读重点与难点,预测学生可能产生的认知与理解误区,进而针对相关知识点,剪辑制作微课视频。一旦学生在课堂暴露出对应问题,就顺势播放微课视频,将学生从“抽象分析教材”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利用微课针对性、直观性、精炼性等优势,促进学生对重点与难点的学习。在微课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根据学生反应及时暂停、快进、倒退视频,让学生反复琢磨关键片段,或者对部分视频片段进行补充讲解。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情境的直观释疑作用,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难题,杜绝“不懂装懂”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元表达方式、提供活泼教学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环境等优势,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卓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传香.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1(36):83.

[2] 张金丽.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1(12):61.

[3] 欧阳红莲.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4):31.

[4] 苏海娟.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读写算,2021(32):21.

[5] 付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