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关注表达——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聚焦语用关注表达——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几点尝试

益丽娟

甘孜县卡攻乡小学;四川省  甘孜州 6267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对于课程改革的大力支持与新课程理念的充分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表达能力又是对语言运用的有效检验方式。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引言

阅读与写作是不能“分家”的。当教师单方面注重阅读活动,不关注写作训练时,学生的语用能力便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当教师只注重写作训练,而不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较低,也难以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可见,能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以及阅读量。如果学生样样不达标,在进行习作教学时,由于缺乏学科知识基础,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真正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将阅读活动和习作训练相结合,使二者形成互补,才能实现读写共赢的目的。

1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1激发学习兴趣

写作具有一定难度,重点考查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表达技巧,很多小学生在练习中常常出现没有思路、无从下笔的情况,因而对写作产生抗拒心理。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逐渐转变对写作的态度,主动参与写作练习,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在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写作中,这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的写作质量,还为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好了铺垫。

1.2丰富语文知识储备

语文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科,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高质量的阅读积累。读写结合视域下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可以为学生储备各种好词好句、优美诗词,而且还能为学生积累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储备库更加完善。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经典名著中不仅有发人深省的人生道理,其遣词造句也值得模仿参考,所以学生不仅可以从其情节内容中感悟道理,还能对这些名著读物的遣词造句方面进行学习,深入研究作者的行文思路,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底蕴。

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没有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很容易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策略,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是具有自身独特性的独立个体这一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其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有关读写结合的基础内容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些拓展学习知识,力求使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

2.2语文知识积累薄弱

初登学习殿堂的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这也意味着在初期教师的教学进度也要因此而放慢,逐步让学生去打牢语文知识基础。而且,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语文知识积累尚未开始,很多字词都还在不断学习当中,这就为教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无法将语言文字讲授和语言文字运用方法教学同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这种语文知识积累薄弱问题会长期存在并一直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

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3.1深入挖掘课文,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通过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比如《珍珠鸟》,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如何融洽相处的。在对课文进行深度探究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人与动物如何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撰写一篇有关同学与邻居的和谐共处的文章。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将会产生许多有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并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消除对写作的抗拒。

3.2根据学生年龄开展小学语文读写训练

学生的身心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和顺序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发展的顺序对其学习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年龄段进行读写训练,学习与掌握不同的重、难点知识。不同学段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与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性、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词汇、语句的积累与理解,并能进行适当的运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课文故事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小壁虎在自己尾巴断掉后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的过程,表现出不同小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动物姿势理解不同的动词,如“摇”“甩”“摆”等,并训练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游来游去”“飞来飞去”等进行模仿组词,积累一定的词汇,并能进行简单的表达能力训练。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作者老舍通过描写老北京人如何度过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展现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场景进行概括分析,总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对春节进行的描写,从腊八开始到春节正式登场的行文中,重要的节点都进行相应的论述与描写,引导学生进行语句或段落篇章的仿写。通过时间顺序对春节进行描述并在文末进行整篇文章思想的升华,学生可以模仿这种形式进行语言运用,表达思想感情。

3.3记录阅读感悟,书写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能看到一种尴尬情况,即学生所写的内容看似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当他人阅读学生所写的内容时,却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真情,究其根本是学生只是机械地用描述情感类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真正触及心灵,产生情感触动。而阅读文本往往能走进学生的心底,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获得宝贵的心灵体验。对此,在组织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不妨鼓励学生用话语记录自己的心情,以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中,提升写作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革新传统授课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展开深度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写作练习中,实现增强读写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迦.重整思路,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谈[J]. 2018(07):78.

[2]王治陆.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3]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