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课我来做主“饺”——学做包饺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劳动实践课我来做主“饺”——学做包饺子

黄加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六景镇利垌村委小学 530317

摘要:中国是一个勤劳的国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推行和实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课知识,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崇尚劳动,并且以劳动为荣。促使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辛勤劳动并热爱劳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包饺子

引言: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劳动教育的知识与内涵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结合,为了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加深强化学生对劳动含义和价值的理解,小学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包饺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包饺子的过程中学会包饺子的技能,增强劳动意识,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饺子的来历

在学生了解包饺子的技能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饺子的来源以及含义,这样才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活动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饺子相关的资源,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其实饺子是由张仲景医生发明的,而当时饺子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一味药,张仲景用面皮儿将一些驱寒的药材包在一起,用来治疗冻疮,从那以后,老百姓一到冬天就开始包饺子,而吃饺子是为了抵御伤寒,治疗冻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清时期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广泛流传,而这时,吃饺子的含义便成了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当学生了解了饺子的来历和传说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春节阖家团圆,一起包饺子的视频影像,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视频辅助下,学生便会对包饺子充满兴趣。

二、借助信息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劳动关于劳动的理论知知识,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劳动的技能,并且让他们具备较强的劳动生存本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将劳动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能够通过掌握的劳动实践技能解决生活实际劳动问题。在某些劳动课程中,有部分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很难理解也无法深刻的记忆。另外,某些劳动技能所耗的时间和需要准备的劳动素材较多,在有限的课堂中可能无法呈现最好的效果,这也会影响小学生对其完整的认知,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劳动技能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将在课堂上无法完整演示的劳动过程、实践过程等录制成动态视频,将过长的操作过程进行处理,促使学生能够看到完整的、具体的实操画面,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辅助教师突破了本活动教学的难点,并且提升了技能讲解的质量。

以“包饺子”这项劳动技能的教学为例,本次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和面、调馅、擀皮、包饺子、煮饺子等技能,并且能够正确并且能够精准的、安全的使用包饺子、煮饺子等工具,学会如何煮出不破皮的饺子。但是和面、调馅儿、擀皮等过程非常的耗时,也需要运用很多的材料,所以无法通过一堂课来完整的展示。基于此,教师便可以讲整个包饺子的实操过程录制成具体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到饺子皮的制作和煮饺子的全过程,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包饺子的理论知识。比如在视频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包饺子的不同手法,比如可以包成花饺子,包成圆饺子,包成月亮形状的饺子等。之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播放调馅儿的视频,首先将调馅儿的全过程进行展示,比如。切菜,切肉,放葱,调味儿等。在学生观看到这时教师要着重强调调料的放入要适量这一注意事项。再展示煮饺子的视频,比如要先烧水,放饺子,加水捞出饺子等。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在煮饺子的时候应该放入多少水,也让学生学会判断不同数量的饺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煮熟,而饺子从锅中捞出时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工具等。之所以要给学生播放包饺子的实际操作视频,是为了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包饺子的全过程,并且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包饺子较难的部分,这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够掌握包饺子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对包饺子的实际操作流程有所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缩短缩短包饺子实际操作的时长,比如将十分钟的煮饺子、调馅儿的时间进行倍速处理等,在画面上虽然会显直接显示真实的时长,但是实际的播放时间会有所缩短,这样既能够节省一部分教学时间,又能够利用画面的视觉来刺激学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以此来提高学生使牢动实践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能够牢固的掌握包饺子的本领。

总结

小学劳动课程中开展包饺子的主题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包饺子的技能,而是想要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从包饺子这一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焦旭阳,刘中华,丛春莉,隋桂凤. 生活框架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06):83-88.

[2]彭正. 基于“三生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06):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