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启示

温家媛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70

摘要:民族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深化发展,是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研判,有效指导民族工作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探讨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价值意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明内蒙古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启示

一、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南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是我国处理民族矛盾,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

改革开放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及历史性的变革。对于民族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纳入整体工作的重点,例如总书记亲自到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等民族地区考察,根据民族地区不同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给出了适合各个地区的不同发展策略,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与时俱进的,要坚持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和提升,使全国各族人民视团结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这个创新理念是我们在当下必须贯彻落实的。可以看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肩负起来的共同责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质为精神范畴的民族共有意识,民族团结教育即把制度文化、思想精神为公众进行传播的教育工作,相互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2]因此,目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民族团结的鲜明主线,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与思想落到实处。

(三)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会真正渴望复兴。随着我国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得到了极大增长,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成为了全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须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我国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依旧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因而加强民族团结,促使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向前推进,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又艰巨任务。同时,“民族团结”也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主题词。足以证明民族团结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3]因此,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是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贡献、理论支撑。

三、内蒙古地区践行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启示

(一)推动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宣传工作的多维创新

马克思指明:“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科学的理论要想展现其理论光辉,就必须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了解、认可并付诸于实践。如果思想理论不能深入人心,就必定不会得到长远发展。因此,必须推动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宣传工作的多维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一是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推进宣传工作常态化。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构建多元的宣传方式,着力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范围。应当明确,理论思想的宣传要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不能脱离实际,为了宣传而宣传。否则,理论思想将变成空洞的教条,达不到铸魂育人的功效。在社会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宣传内容的重难点,将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工作与学习之中,促使民族团结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内华人民心中。

二是要推动宣传载体多样化,使宣传效果更加显著。要着力创新宣传工作的模式,废弃重复、落后的宣传形式;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为先,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实际生活的宣传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主要的新媒体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作为主要的宣传媒介,搭建好理论思想的宣传平台,创新载体,聚集新能量。

因此,科学的理论也需要依靠有效的宣传以及学习的载体,也需要通过多元的方式方法让人民大众所接受和认同。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二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必须深深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两个结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其中第二个结合就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之中,文化成为了重要的衡量因素。文化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以及创造力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反,腐朽落后的文化必定会危害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得到世界人民发自内心的敬佩,靠的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今中国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御西方国家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才能保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因此,具体来说,在内蒙古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时,应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此基础上也要关注本民族地区的特色,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本土人民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在感同身受中构筑精神力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各民族价值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在中国这样多元一体的国家,通过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没有价值共识或者一致的文化认同,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就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必要的保证。如今的中国,更加向往于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因而就需要强大的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而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

在内蒙古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灌输与引导,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彰显价值导向,把人民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性会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进展。同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各个阶段进行总结性评价,有效监测,从而及时发现不足,以促进创新性发展,以便更有效的凝聚共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3[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4[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增订版[M].民族出版社,2019.

[6]国家民委文宣司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文章评论集[M].民族出版社,2015.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创造,2022,30(11):6-29.

 


[1]冯春梅.汪洋出席全国政协民宗委主题协商座谈会[N].人民日报,2020-12-03(1).

[2]土旦曲培,扎西群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22(06):80-84.

[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36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