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孙海玉

保定市徐水区东史端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尤其是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存在学生效率低下等问题,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本文就由此出发,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该方法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切实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课程标准

引言:语文科目作为教育体系中核心科目,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与发展,可谓是至关重要。而在语文教学传统方式,存在着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兴趣等弊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成了关键。自主学习作为当下最受关注的教育方式,其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安排的学习任务,独立自主地探究和扩展学习学习面,加强学科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锻炼,从而确立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主体地位。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科目存在着易学难精的学习特点。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科目中存在大量广泛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这就决定语文科目的学习,要靠大量时间的积累学习,才能做到科目知识的良好吸收掌握。这些知识仅靠课堂时间很难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堂前后,进行一定时间的自主阅读学习。学生在广泛阅读文章书籍时,会下意识的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立意以及写作目的,进而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杨振宁曾说过:“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写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获得学习的快乐,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进步。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其从学习活动中得到成就感和收获感,从而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措施

1、组建学习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自主能力的主要策略,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而要锻炼该项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初中生已经受过小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具有了自主意识和学习方式,但受限于个人能力、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薄弱,都会让自主学习的效果打一定程度上的折扣。采用小组探讨学习的方式,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母亲的真挚感情,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搜集到关于文章创作背景的资料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并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按照合适的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资料,相互之间探讨交流心得体会, 以此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时机,同时,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启发出新的灵感,弥补学生个体认识的不足。最后达到丰富语文课堂的目的。

2、加强学习能力指导,发展自主学习思维

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的熟练掌握,会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使其更能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体会,从而获得趣味,引导学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会积极主动的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积极而又持久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对学生要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体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的指导,而不是具体学习知识上掌握的多少。

比如《孔乙己》这篇课文,作者鲁迅故意留白,没有直接点出“孔乙己”人生最后的结局。学生在课上学习时最容易对文中主人公“孔乙己”是否已死去这一问题,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教师要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具体、单一的文章人物引申至“孔乙己”这一经典文学形象,让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意识。“孔乙己”实质上代表一类人群和旧时代的缩影,是封建礼教社会压迫下的悲惨者,从而将文章中隐含的深层意义点拨出来。

3、努力营造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将自主学习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日常惯性,如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提高。而学习习惯的形成,又根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要认识到,学生的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采用恰当的方式将学生问题的意识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情境,尤其是要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播放图片、音频、电影或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课文中特定的情景之中。然后抛出疑问:桃花源记表达作者何种社会理想?它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关系?如果让你构想一个理想社会,你希望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在面对有趣新颖的教学方式时,会容易进行积极的反馈。学生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问题意识被激发出来,会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结束语

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转变出来,努力探索新颖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薛梅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J].新课程,2022(19):201.

[2]陈丽琴.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