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护理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消化内科护理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袁立荣

柘城县人民医院 47620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护理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消化内科50例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原则,将护理对象分成2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消化内科护理干预,之后分析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总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负面情绪相关评分(SAS、SDS)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心理、躯体、认知以及社会等功能)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遵医行为各项(规范操作、定期复诊、饮食管理以及用药情况)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采取消化内科护理干预,可充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促进满意度,保证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干预;负面情绪;治疗效果

0引言

目前,消化内科多发性疾病主要有胃炎、胃溃疡、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一般发病率高,病情相对复杂,发病种类较多,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加上病情极易复发,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同时,诸多外界因素(家人关怀不够、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压力等)亦可引起患病人员出现异常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患者的康复,所以医护人员提供全面且细致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全部护理对象均选自本院消化内科,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采用双色球原则对本组50例患者进行分组,各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在23~67岁,平均(47.67±4.02)岁;患病类型具体为消化道出血8例,慢性胃炎6例,胃溃疡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4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在22~65岁,均龄(47.68±4.05)岁;患病类型具体为消化道出血6例,慢性胃炎7例,胃溃疡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3例。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成员的基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患者;④语言障碍患者。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具体内容:为患者介绍相关疾病治疗的方案;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切勿私自停用或者增减药量;坚持合理且规律的饮食与作息时间,切勿暴饮暴食,并减少刺激食物的用量;告知回院复诊时间等。

观察组患者除上述常规服务外,还需加入护理干预。

(1)心理疏导:先评估患者的真实心理状况,之后对患者是否存在不安、烦躁、抑郁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行详细了解。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力,并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与其沟通,开展相关开导工作,并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想法,给予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多加交流,询问基本情况与家庭关系,耐心倾听,掌握患者内心顾虑,分析不良情绪来源,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解答疾病相关问题,充分获取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还可以鼓励患者发掘兴趣爱好,例如看书、下棋、听英语以及看电视等,通过这种注意力转移法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2)健康教育:将消化内科疾病有关知识,例如患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消化内科疾病的了解,让其直面疾病,不惧怕。同时将手术的意义向患者讲解清楚,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并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尽可能地陪伴患者,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同时,邀请专家到本院进行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专题讲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增强自身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明确自身平日的生活习性、不良情绪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积极纠正以往不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调节自身负面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以往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3)用药干预:详细告知患者用药剂量、时间和次数,叮嘱其遵医嘱合理服用相关药物,并向患者提供服药记录表,表上要有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详细用药时间,确保患者不会混淆饭前饭后用药时间,同时叮嘱患者每次用药后须在该表内做好记录,便于临床医师将该表作为后期用药调整的准确依据。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发生用药后不良反应需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4)家庭干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同时,也要与家属做好沟通,让家属明白自身支持与鼓励对患者转变不良情绪的有效性,促使其多多关心患者;为患者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叮嘱家属监督患者合理用药,并管理好危险物品,避免患者因负面情绪躁动而发生意外。

(5)生活干预: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以纠正,例如吸烟、饮酒、熬夜以及暴饮暴食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且每次的通风时间保证在30min以上,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同时新鲜空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情及病情;保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期对病房消毒,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操作,以免引发交叉感染;减少人员流动,降低室内噪声,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医疗环境;尽量选择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相关护理操作,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状态。

1.3疗效评价

两个护理小组成员的疗效判定级别有显效、有效,具体:①显效为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症状,身体已恢复正常。②有效为患者偶见不良症状,身体有所恢复。③无效为患者不良反应严重,身体未见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2结果

2.1护理有效性及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2.2对比两组病员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程度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

2.3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

2.4各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离不开患者的不良情绪,加上长时间的临床治疗,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异常心理,诱发焦虑或者抑郁,阻碍患者的康复速度。护理干预是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从患者的心理、医疗环境、饮食、生活、药物等多个角度出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与核心,对患者采取针对性与全面的服务,充分满足患者各项需求,促患者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大多数患者并不全面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相关知识,或者认知存在较大误区,不明白自身异常情绪在病情恢复中所起到的作用,无法严格按照医生嘱托科学用药,基于此,护理干预过程中,积极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重要。另外,一方面,生活或工作的压力也是患者负面情绪出现的常见诱因,不了解患者本人实际情况,只借助口头上的慰藉,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护理干预程中,多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询问或调查患者的家庭关系和基本信息,掌握患者负面情绪的实际来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更加容易让患者信任,便于患者敞开心怀,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让患者充分信任、理解、配合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操作,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加快病人的康复步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消化内科护理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可推荐。

参考文献:

[1]杨志颖.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02):125-127.

[2]徐祝美,孔明香.探讨分析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20(14):400.

[3]魏恒.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引入优质护理的整体实施效果评价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22.DOI:10.16281/j.cnki.jocml.2020.3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