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探讨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探讨与实践

熊爽

沈阳工学院 110000

一、以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理念再审视

(一)成果导向概念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又称目标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1]。OBE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学生未来发展,使得学生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来培养学生。

(二)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理念新范式

1.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一个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发展。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完善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人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2.以大数据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以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发展规划,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更加体系化、全面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新范式。

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大数据技术与管理学科知识深度融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发展需要,能在工业、商业、社会服务业、农业等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咨询研究、统计调查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商务智能决策和互联网智能化、企业管理与分析等工作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路径探讨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成果导向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不断地探索和革新,,全面的整合教学资源,不断的优化课程体系,并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提高专业的整体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具体课程体系建设如图3.1所示。将本专业课程由公共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组成。其中公共教育平台分为军事类理论与实践模块、思政类课程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军事理论课、体育课和军训实践等课程;通识教育平台分为外国语言类模块、学科基础类模块、文化素质类模块、人文素质类模块,包括大学外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专业理论与实践模块,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包括管理学、大数据管理导论、经济学概论、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等;专业理论与实践模块包括数据结构、大数据采集与处理、运筹学、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与存储实训、数据分析与应用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创新创业平台分为创新创业理论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创新学分和大数据项目开发实训等课程。

图3.1 课程体系建设示意图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贯彻始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成果导向式、翻转课堂、项目式、研讨式、交互式等教学新方法效果显著,极大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并遵循互联时代学习特性,让教与学的在线上与线下融合进行。

首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来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等信息。其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再次,提供一系列的学习支持和指导。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提供辅导课程和个人指导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最后,致力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中会更容易取得进步和成就。学生以乐观和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

(三)搭建“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搭建“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依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付给学生,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去学习知识,并以汇报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使得学生从被迫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学模式如此往复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教学气氛,保证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成果。

(四)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为教师赋能,通过开展青年教师的“示范课堂”、专业负责人的“说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比学赶超”的学习交流平台,专业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深入一线岗位提供渠道,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锤炼教师的专业技能[2]。同时,把指导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指标,重视“1+X”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能力,让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顾媛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OBE理念为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3(09):121-124.

[2]侯崇超.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1):184-186.

作者简介:熊爽,女,1986,8,10,汉族,辽宁省辽阳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