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追问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小学数学课堂的追问策略

郝淑娟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千渭小学  陕西宝鸡  721300

摘要:追问是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善于追问的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是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围绕目标点的“点”设计提问的问题,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知识点及学情的不同有层次地设计追问情境,在追问逻辑中通过对追问点的强化设计去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逻辑;关键点;连接点;致盲点;追问层次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将其定义为:“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进行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1]

一、慧眼识珠的追问逻辑

在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善于追问的老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和关键的充分把握;善于追问的教师就是能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善于追问的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是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从而“于无为处而无不为”。

追问的时机与语言特点能精准地演绎追问的逻辑。语言精炼、严谨,形成符号化是追问的措辞特点,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灵活把握好时机。教师在备课时,大多对课堂的提问做了精心设计,甚至连让哪个同学回答、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准备。但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此,在问答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

追问留有思考空间体现了追问逻辑的目标有效性。追问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要规范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情况而定。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及时、明确的反应。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逻辑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

二、有的放矢的追问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中有各种追问目标点。“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主要内容,围绕“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点”的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点”、理解“点”掌握“点”,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为学生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

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如教师在提问情境图关键信息时,可以启发学生说出教师想要的信息。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拼接的过程中直观体会并连续追问: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又相当于圆的什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发现圆的面积可以怎么求?为什么可以这样求?

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串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例如,讲解“按比分配”时利用“份数比”将分数应用题连接起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连接点”也可以是“对比点”。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相关“点”让学生在对比中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新课标强调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问什么要先通分?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起来追问,“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一定要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计数单位一致才能相加减),分数加减法也是这样吗?”学生带着思考学习。在操作和探究中明白通分的目的就是为了计数单位统一。这样,关于数的计算的一致性学生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3.抓“致盲点”进行追问引发思考

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计算“+-”和“-+”时,学生喜欢给后两项加括号,但是第二个题目前边是减号,加括号时要考虑变号。有些学生因为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出错。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再追问“我们前边学习的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分母不变,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又说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数和一个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不是前后矛盾呢?”通过追问学生就会发现,整数其实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就前后一致了。

三、因材施教的追问层次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面对不同学生,有时还要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学情的不同,教师要善于用民主的教学气氛把学生带入不同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产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的追问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精心设计。根据知识点及学情的不同有层次的设计追问情境[2],在追问逻辑中通过对追问点的强化设计去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实践证明实施有效课堂追问,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桂香.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1):139-141.

[2]杜泽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策略[J].广西教育,2021(4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