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思:低年级段亲子共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导·读·思:低年级段亲子共读策略研究

方季萍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  浙江杭州  310000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亲子共读一直是我们极力倡导的低段儿童阅读方式。亲子共读能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创造与儿童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但是在现实中,依旧存在着共读环境不理想,共读形式单一,读后交流不深入的问题。

1.家庭环境复杂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家人的支持,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重要客观条件。在我们班级里租房者众多,家庭居住面积小,家庭成员多,很多孩子甚至没有单独的阅读场所。其次照顾老人、奔波工作、管教二胎,父母双方精力有限,专心陪伴孩子阅读已经很难实现。

2.形式不变化

根据调查结果,共读形式以父母和孩子一起捧书默读、分开阅读同一本书为主。这样的阅读方式滞留于表面的形式,过程中共读的“亲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读后缺少交流

家长对于阅读后的思考不重视、没有有效的依托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是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亲子共读: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让孩子与父母能够共同学习,全方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品味,建立亲子间共同的价值观。

··即引导家长在家中构建良好的读书环境,选择多种共读方式进行亲子共读,最后学会多维思考方法落实阅读成果。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指向

1.环境建设多指导,让亲子阅读更有效

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家庭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和父母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专注于阅读,让亲子阅读更有效。

2.多种方式供选择,让亲子阅读更有趣

通过课题研究,向家长传授多种共读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默读模式,让亲子阅读时间更有趣。

3.多维角度托思考,让亲子阅读更有料

通过课题研究,给阅读后的落实指出思考方向,让亲子对于文本的交流不再浮于表面,让亲子阅读更有料。

(二)研究内容

1.第一步:构建良好阅读环境

1全面了解阅读环境

读书照片现环境。通过拍摄家庭读书角的照片,教师可通过照片判断学生家中的书籍数量、阅读环境。

上门家访知底细。通过上门家访,教师可以实地察看学生家中的书籍种类、书籍质量、家庭成员。

情况填报露难点。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家长心中对亲子共读的疑惑。

2精心布置阅读天地

依据情况划空间。根据家庭情况,为孩子选择一个以安静、舒适、独立为主的阅读空间。

家长学校示范例。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展示优秀家庭阅读环境的布置。

选择书目突价值。通过罗列书单,向家长和孩子推荐有趣、优秀、有价值的阅读书目。

3量身定制阅读计划

阅读倡议。通过下发倡议书,使家长重视和开启亲子阅读。

每月计划。通过制定计划表,使亲子阅读有效有计划的进行。

家人分工。通过家人分工合作,保证亲子阅读时间的时间和质量。

2.第二步:选择多种共读方式

(1)多方式自读

童书借读。指亲子双方互相借阅看过的童书,了解对方看的书。

认真默读。指亲子双方默读同一文本,亲子阅读的进度一致。

大声朗读。指大声朗读语言、节奏优美的文本。

(2)多时段互读

晨间诵读。指在早间,以童谣、儿童诗、古诗等简短精悍的文本开启亲子互读。

晚间卧读。指在晚间,亲子卧于床上,以舒适自由的心情进行亲子互读。

网络联读。指亲子分开时,借助QQ、微信等聊天工具实现随时随地的亲子互读。

(3)多角度聊读

聊人物。引导孩子表达对不同人物的看法,让孩子对比迁移,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聊事件。鼓励孩子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孩子思考背后推动事情发展的原因。

聊作者。拉近孩子和作家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和书本之间产生一种“欢愉”的联系。

3.第三步:学会多维思考方法

(1)建两表,书面记录共读感悟

共读感悟表。记录每次阅读之后文本的感悟理解以及不解之处,增强文本理解。

亲子寄语表。记录每次阅读之后孩子对家长、家长对孩子想说的话,增进亲子感情。

(2)扬三法,阅读方法迁移运用

导读法。侧重于引导和启发。强调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对文本的提前阅读。

设疑法。侧重于刺激和发现。强调由问题产生的阅读兴趣和由问题产生的文本思考。

情境法。侧重于再现和运用。强调借助媒介再现文本景象和通过表演促进文本理解。

(3)设四问,分层问题深入思考

记忆性问题。指在阅读的开始阶段,让孩子在文本中找寻基本信息和关键信息。比如,文章主人公是谁?在ta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理解性问题。指比记忆更进一步的阶段,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形容、解释、总结文本里的人物关系、内容,主旨大意。比如:你觉得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运用性问题。指理解文本后向现实生活的迁移阶段。让孩子思考如何将文本中学到的知识和道运用到其他场合中去。比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你有没有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的感受?

④创造性问题。是指阅读的最后阶段,给孩子一个主动创造的机会。比如:你能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把ta画下来吗?你能继续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吗?

(三)研究架构

(四)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针对低段学生,采用行动研究、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20.3-2020.4

实施阶段:2020.5-2021.1

总结阶段:2021.3

(五)预期成果

科研报告、典型案例、优秀亲子阅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