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节约用水工作成效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湖南省节约用水工作成效与思考

罗金明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湖南长沙市410007)

摘要:湖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9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量2500立方米,属轻度缺水地区。湖南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针,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湖南省实施方案》,根据湖南省开展的各项节水工作,开展深入分析,总结主要工作成效。

关键词:监督管理 ;行业节水;节水示范;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节水优先”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3]湖南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针,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湖南省实施方案》,着力在顶层设计、监督管理 、行业节水、节水示范、节水宣传等方面下功夫。[4-7]

1湖南省节约用水工作基本要求

2019年12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水利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湖南省实施方案》(湘发改环资〔2019〕893号,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降低30%和33.9%,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2%和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52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方案》提出六大重点行动和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两方面举措,确定了27项具体任务。包括“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和“科技创新引领”在内的六大重点行动,旨在抓大头、抓重点地区、抓关键环节,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同时,明确政策制度推动和市场机制创新两项改革重点,通过“两手发力”打通节水工作体制机制瓶颈。

2节约用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1坚持系统治理,抓节水监督管理

全面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并将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纳入对市州政府绿色发展统计评价考核。通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近年来我省用水效率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至80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0%,全省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4。

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近年先后在湘江新区、长沙临空经济区、邵阳市中心城区、桃源创元工业园区地等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落实水利部关于节水评价的要求,对椒花水库、犬木塘水库、大垅水库等二十多个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并逐步建立节水评价信息报告和台账管理制度。

2.2坚持部门协作,抓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通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湖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湖南省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22年,湖南省完成37个县区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编制了《湖南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明确试点建设时间节点、技术要求、激励机制、建设范围等工作要求。截至目前,我省已分五批完成了渌口区、长沙县等58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省级验收,58个县(市、区)均向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进行备案。

2.3坚持示范带动,抓节水载体建设

持续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2015年以来,实施开展20处大型灌区和18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全省累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1.33万亩,开展先费后用、节奖超罚的农业水价改革,形成桐仁桥灌区、铁山灌区、山茂水库灌区水价改革示范亮点,并在长沙县桐仁桥灌区实现农业灌溉水权回购。工业节水减排。积极推进了火电、钢铁等7个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设,据统计,湖南火电、钢铁等7个高耗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4家,节水型企业建成100家以上,建成率达87.7%;按照《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积极推广成熟试用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强城镇节水,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常德、郴州等城市建设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长沙等城市建设成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加强城镇节水,公共管网漏损率降至

9.3%。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46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6.7%大力推进省级示范性节水载体推介工作,按照公共机构、工业企业区、居民小区以及灌区4类开展省级示范性节水载体建设。

图1 省级节水载体建成情况

2.4坚持全民参与,抓节水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营造全民节水氛围,我省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联合省广播电台、省教育电视台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家做起”系列节水进校园活动,先后开展“小小演说家”、微视频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联合红网、华声在线等新媒体开展以“保护水资源、且行且珍惜”为主题的湖南百公里毅行活动,组织编写了《节水-湖南在行动》系列丛书和《湖南节水科普知识读本》。

举办了首届湖南节水论坛,旨在全面推进湖南省节约用水工作,加快节水企业技术创新,增进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节水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全民节水、惜水、亲水的良好氛围。论坛以“坚持节水优先,守护美丽家园”为主题,以水资源节约为主线,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城镇生活节水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

开展了“我为节水代言”全城打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线下创新节水宣传阵地,在景区地标、企业园区、校园社区等人流密集处设置节水打卡宣传点;举办了“节水湖南,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体育活动,做好“体育+”融合文章,将节水、护水、毅行融为一体,旨在通过长距离徒步的“硬核”宣传方式,践行节水优先理念,引领节水宣传新风尚,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3存在不足

(1)专职节水管理人员不足,技术指导不到位。

专职节水管理人员不足。多数县(市、区)没有专职节水工作人员,加上人员工作调整频繁,缺乏经验积累,专职节水管理队伍建设滞后,技术力量总体薄弱。部分节水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的学习不足,进而难以把握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重点,具体工作中难有创新做法,对节水载体创建等工作的指导不充分,导致节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开展节约用水工作过程中,各县(市、区)重视节水宣传工作,多次、多类型地组织了节水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居民节水意识。但节水宣传工作覆盖范围尚浅,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忧患意识还不够强烈,由于错误的用水习惯而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节水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广大农户缺乏节水意识。

(3)区域亮点特色不突出

节约用水工作思路不开阔,难以结合各地实际水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发展布局、行业用水结构等现状,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具体建设目标及建设任务。工作过程中创新思想,创新措施少,因而节水工作的亮点不多,地方特色不突出,节水标杆不多。

4对策建议

在农业节水方面,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强灌区计量设施建设和计划用水管理,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建设节水型灌区,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在工业节水方面,制定节水型园区评价标准,促进园区节水设施、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水梯级串联循环利用和废污水再生回用,提高园区水利用效率和水平。开展用水定额应用情况调查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强化用水定额运用,推进各层面、各环节节水,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在城镇节水方面,指导各地摸清城镇废污水处理规模、可再生利用对象和范围,推进再生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结合各类节水型载体建设及非常规水水权交易,因地制宜地推进雨水、杂排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爱博,靳晓莉. 丰水地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以四川省为例[J]. 中国水利, 2020(23):3.

[2]王彦彦. 山西省第一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效及建议[J]. 山西水利, 2019(09):9-10.

[3] 王亚华,许菲. 当代中国的节水成就与经验[J]. 中国水利, 2020(7):1-6.

[4]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践与经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5] 李占智.探讨彭阳县节水载体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田水利,2016,2(11):101-103.

[6] 陈愽.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推手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考[J].水资源管理,2019(7):18-20.

[7] 王兴,袁晓奇,史尚.南方地区节水减排面临的形势与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人民长江,2016(S1):9-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