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初中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杨倩

370830198701060041

汶上县康驿镇第一中学,山东汶上  272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美术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核心学科,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除了在教师带领下让全班学生共同进行一些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还要重视运用小组合作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引领学生学习参与。以小组合作模式,释放课堂活力,通过小组合作中恰当的目标引领、适宜的内容安排以及舒适的情景布置,让学生完成高效的团队合作,接受教师针对性的评价引导,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授课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之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育方式做出一定的改进,如创新教学方式。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就十分适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对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正是想象力极其丰富以及道德观念尚未健全的时期,从微观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素养,从宏观来看,这种学习方式更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目前

小组合作学习就十分适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1初中美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意义

1.1能够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引下,初中美术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在教师指引下让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会极大地忽略学生潜能的综合性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这一模式,可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在小组内部积极沟通、有效交流,探索更加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同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可以彰显学生的集体智慧,推进任务高效完成,实现多元成果的精彩展示。让美术课堂出现更多个性化声音,学生学习参与感也得到有效带动。

1.2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对初中生来说,美术课堂就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的最佳场所。回顾传统课堂教学,古板的应试教育磨灭了多少学子的创造力,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美学观点,只会慢慢消磨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及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应运而生的教育改革也是为了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能最大化激励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处于年轻气盛时期的初中生的想象能力也是最丰富的,教师应当抓紧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

2.1教师合作引领力度不足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非完全将学习过程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也要从中做好智慧干预和科学引导。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不能及时走近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合作讨论进行到哪一步,也不能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的小组只在开始阶段开展了简单的合作对话,后期学生完全处于散漫状态,随意聊天,合作学习过程停滞不前。由于没有教师的干预和引导,将学习过程完全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还影响了合作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

2.2部分学生不重视小组合作

初中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听课的现象十分常见,加上小组合作这类自由的教学方式,更导致部分学生会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建立严格的赏罚制度,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汇报成果并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投票,票数多的小组成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同时对在课堂上不参与讨论的学生进行批评或以罚擦黑板等方式进行惩罚。而除了采取这种外力介入的方式,更好的解决方法其实是从学生本身入手———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可以布置团队任务,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绘画同一个物体,小组内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将物品绘画出来,最终组成一个整体,以这种团队参与度高的任务来增强每个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参与度。

2.3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美术是推进美育的核心学科,但是长久以来美术都处于副科地位,很多学生对美术学习不够重视,在美术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还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也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单纯沉浸于娱乐化的互动氛围中,对合作的主题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会被快速消磨。合作学习单纯变成几个学生的展示性学习,其他学生依然停留于常规性思维,不愿意参与合作互动的过程,也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3初中美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策略

3.1提升美术教师的素质

通过前文的内容不难发现,在这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承担着最重要角色的人其实是教师。教师不仅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教案的准备,还要了解班级上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控好课堂教学进度,随时应对这类自由课堂教学的突发状况并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只有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把控好课堂教学进度,更好地发掘出学生闪闪发光的一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3.2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良性循环

完整的主题性美术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美术知识学习、美术鉴赏训练、美术作品创作等多项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方式下展开探究活动往往更加丰盈。“学习档案袋”的运用,既可以很好监管操作过程即课前预习和课中实践过程,又可兼顾评价过程即成果展示过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将探索学习中留下的有意义的材料分类放入档案袋中,作为生动的过程性评价的直接依据。当然,同学们精彩的汇报演也可以用摄影、摄像方式记录并存于“学习档案袋”中。另外,班主任、语文教师作为嘉宾的评语也可以形成文字资料一并留存,在共同见证学生点滴成长的同时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良性循环。

3.3激发学生美术审美与创造力

第一,在美术课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当尽可能设计主动探索且轻松活泼的美术课教学环境氛围。考虑到个性化教学模式下强调教育环境的互动性与开放性,教师要主动鼓励学生探索教科书中所没有涉及的艺术美,在互联网平台中收集相关资料,也可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艺术美的存在,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中发现艺术美,使美术课课题相关学习资源更为丰富与多样。第二,教师必须结合多种美术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美术学习中积极展开想象并再创造。第三,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在教材组织、目标设定、方法选择等多个环节中体现不同基础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理解,真正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第四,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挖掘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特殊的审美特征进行适时引导,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结语

总之,美术是推进美育的核心学科,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指引学生创新创造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也有超强的学习能力,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造,同时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因此,要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推进授课效果稳步提升,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任务实践,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有利平台。

参考文献

[1]乔宁.强合作,强化学习: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2021(11).

[2]丁丽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的运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1.

[3]陈奇.关于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27).

[4]石文辉.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