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探究

陆学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古障镇中心小学 533507

摘要: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新时期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需要全面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信息技术课相较于其他课程更是承载着独特的德育职能。迈入信息化时代,小学生能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接触互联网,可以说互联网已经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德育教学

引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学校在开展教学时都会以考试教育为重点,忽视道德教育的发展,导致教师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教育认识,不能及时更新道德教育方法,进行道德教育不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领导要想提高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道德教育方法,改善当前的道德教育问题,使农村小学发挥道德教育的最大优势。

、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道德教育中没有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传播。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推出了在线道德教育。然而,大多数农村小学不重视信息技术,没有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的机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更为复杂。首先,虽然有些学校采用多媒体技术,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需要简短的道德教育介绍,不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只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一些学校没有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他们仍然会采用传统的道德教育管理模式,课堂内容相对枯燥,所使用的方法固定不变。很难在网上系统地进行信息和道德教育,学生不能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新的经验。这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结果和期望的巨大差异。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强化德育功能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能确保教师完全胜任融入德育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学校需要根据德育要求,对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德育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尽量以可量化的指标作为导向,全面落实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升教师德育水平并支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认知德育,明确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掌握德育的理论、方法、注意事项等,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德育。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借助集中会议、讲座、研讨会、进修学习、文件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交流合作等方式,为信息技术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也应重视德育能力培养,主动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不断学习新的德育理论知识与方法,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通过与思政教师的合作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总结经验,有效提升德育能力。

(二)打造完善的网络德育工作系统

乡镇学校在设计门户网站时应整合道德教育网站,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吸引更多专业水平的综合性人才,为小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络宣传平台,确保学生浏览道德教育网站了解更多道德教育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平等的沟通机会,使道德教育更加成功。班主任是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在制定课程计划和选择课题时,要展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关注小学生,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确定他们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道德教育。以前的班级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小学生的喜好和热门话题,并通过互联网,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改善班级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练习中,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讨论他们对某个主题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将这些观点和意见进行总结。它允许更新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此外,使用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他们对道德教育的理解。

(三)确立周期性共育目标,延长家校育人时效

校方在与家长初步达成德育共育共识后,教师可以结合校方的德育工作开展、实施计划,与家长共同确立周期性德育共育目标,如以周为单位,确立本周德育主要目标及家长负责的德育举措等。目标的确立能使家长对小学生家庭德育任务产生更为清晰的定位。教师可以在目标互通阶段向家长汇报学生德育近况,让家长基本了解学生德育需求,进而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有目的地将德育融入生活;教师还可以结合周期性目标为家长提供德育案例或具体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配合校方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在共同德育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德育的受教育时长能获得延伸,教育主阵地由在校时间迁移至课后时间。生活化教育氛围与场景能使学生将德育内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深化对德育内容的觉知。以小学德育“宪法法治”主题家校共育教学活动为例,本次活动以月为活动周期,要求教师与家长在一月时间内引领学生分别探究“法治的重要性”“法的含义”“宪法内容”“用法律保护自己”四个德育学习模块。为与家长有效沟通,教师在德育月的第一周与家长建立沟通,明确了本月以及本周德育的主要目标。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汇报校内的“宪法”类教育活动形式,并为家长实施家庭德育提供合理化建议。如,家长与学生合作查阅资料,阅读宪法的相关条例。

(四)合理创新与优化德育方式

运用多样化德育方式,能很好地保障德育契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而保障德育效果。新时期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钻研多样化的德育方式方法,明确不同德育方法的应用要点,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尽量通过最合适的方式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吸引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良好发展。常见德育方式有情境模拟法、生活经验法、典型案例法、小组探究法、内容渗透法、游戏娱乐法等,当然还包括最基本的讲解传授法。一般应合理控制讲解传授法的应用频率,以免影响实际效果。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适宜的方法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实现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例如教学“环境保护小倡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采取了内容渗透法,直接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元素。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字、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环保问题,并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入探究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写字板自行编辑环保小倡议,引导学生研究中英文输入切换方法,通过具体情境指导学生针对性地编写、插入、修改环保小倡议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在编写环保小倡议的过程中熟练使用各种标点符号。通过这种内容渗透法与生活经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键盘进行文字编写的能力,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可知,信息技术教师应高度重视德育,以积极提高自身德育能力为前提,不断探索课程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进而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潇.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新智慧,  2022(4):50-52.

[2]沈志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2(3):9-12.

[3]刘慧.抑制网络道德失范——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网络德育  必要性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34):57,107-109.

[4]侯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J].吉林教育,  2021(25):54-55.

[5]朱瑞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分析[J].吉林  教育,2021(13):67.

[6]钟世江.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  生:下旬刊,202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