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雷锋”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雷锋”的实践探究

王先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现代社会忙碌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到处可见人们对需要帮助的人漠然视之,尘封了人们那颗去帮助别人的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还原孩子的助人能力提供了场所,我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感同身受,因 ;把助人的能力还给孩子,让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

【关键词】学雷锋   榜样示范   活动实践

在上课前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比方说,上美术课时,发觉忘带老师要求带的材料了;下雨了,没带雨伞;橡皮没了等等,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因此我在教学预设时,就从学生的这些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游戏活动中学习帮助同学的方法。最近的研究表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关心他人的迹象。那么怎样才能把助人的能力还给孩子,使孩子有效的减少暴力心理,还孩子一片洁净的心理空间呢?我决定要把这事作为持久战来打,而不仅仅作为一堂课来上。通过移情训练、榜样示范、活动实践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还原孩子的助人能力提供了一片沃土。

一、移情训练,感同身受,因

看到有小朋友摔倒了,很多孩子会漠视,他们往往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他们需要帮助吗?我以为他们能够自己站起来。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别人需要自己的帮助。那么让孩子感觉到别人是需要帮助的,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提高孩子的共感能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移情训练。

所谓移情,就是将心比心,是指设身处地的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情。当别人处于困境,产生痛苦和烦恼的情绪,个体如果能体察到他人的境遇,并对此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就是产生了同理心,在这种移情的作用下,个体更有可能作出利他的道德行为;反之,一个人尽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却不能体察受害者的境遇,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其遭受到的痛苦,他就会要么对之冷漠,要么对其进行贬低,认为受害者罪有应得,应对自己的不愉快体验负责。

活动一 猜一猜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哭泣的小女孩。 你瞧,小女孩泪流满面,哭得多伤心啊,请你再猜猜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这个小女孩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她现在最需要什么帮助,其他组员想办法帮帮她(还可以演一演)你能把你说的演出来吗?(小组表演)

3、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她现在最需要什么帮助,你们怎么帮她?(先说再演)

4、随机采访小组中受帮助的人:他们这样帮助你,你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你还想得到什么帮助?

5、听了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话语,看了你们真诚的帮助,你猜现在小女孩又是怎样的表情?(课件:小女孩笑了,配音:小朋友,谢谢你们!)

活动二爱的教育

例交流《爱的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本《爱的教育》会让你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动。然后中队又以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

1、敬队礼(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队员们,下午好!

主持人甲: 蓝天是白云的家。

主持人乙: 树林是小鸟的家。

甲:小河是鱼儿的家。

乙:泥土是种子的家。

甲: 说了这么多,你知道哪是我们二(6)班同学们的家吗?

乙: 这个你还想难倒我.告诉你,听好了,二(6)班是我们共同的家。同学们对不对呀?

(齐答: 对,二(6)班是我们共同的家。)

2、各种方式展示

甲:我们是集体的一员。

乙: 我们爱这个集体。

甲:这里有我们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乙:我们在这里一起快乐的学习,快乐的劳动,快乐的游戏

甲:看,这一张张照片就记录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大屏展示照片)

3、解决烦恼

表演:借橡皮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结:齐读儿歌(肩并肩,把手拉,学校里,好娃娃。不吵嘴,不打架,亲亲热热是一家。你的家,我的家,我们都爱这个家。)

4、小结

主持人:是啊,二(6)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就像那一棵棵小苗,在园丁的培育下茁壮成长。

二、榜样示范,助人行为复制粘贴

孩子们的模仿性最强,特别喜爱和尊重在他们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形象具体,情感外露,易冲动。榜样能给孩子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他们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同时,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为人师表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榜样的示范还来源于孩子们身边真实的人和事,摸得着看得见的榜样更易打动孩子的心。

三、活动实践,助人行为定位--保存

正是有了感同身受,孩子们才会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正是有了爱,孩子们才会伸出手去帮助别人。多彩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环境去发挥关心他人的本质,培养学生公正、负责的性格,在关心和帮助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收获、去快乐,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充满爱心,让关心伴着体验激荡,学会承担,学会合作,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起智。因此我尽力组织孩子投入活动,让他们找到帮助他们的场所。

活动一:学会帮助  增长才干

1.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伸出友谊之手,热情帮助他们。现在老师要考验考验小朋友会不会帮助别人,有信心吗?

课件演示(配上画外音):

情景(一)盼盼忘带杯子了。

情景(二)小明回家时下起了大雨,可又没带雨伞。

情景(三)小刚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流血了。

情景()中午班里搞卫生,小强拎一桶重水,拎到半路,怎么也拎不动了。

2、各小组确定一个帮助对象,师说明活动要求:

(1)讨论:情景中小朋友遇到的困难,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他们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理解、体验别人的困难)你会如何帮助这些小朋友呢?你们会用哪些方法帮助他?

(2)自定角色和情节,把做法和结局演一演

(3)比一比哪组帮助的方法多,创意好?

3、分组活动

4、各组汇报表演(相机在友谊树上挂爱心之花

活动二:爱心行动  学以至用

1、谈话:

是呀!只要我们小手拉小手,爱心连爱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爱心小天使也愿意和你们交朋友。瞧!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2、生按要求画红心

师预先安排半数学生不带水彩笔,静观同学们的反应,能否有礼节地求助,能否热心帮助别人,对能主动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和懂得礼貌求助的小朋友及时表扬。

有的孩子在活动中并没有每次都帮助别人,并不是他不想帮,而是心有余力不足。对孩子来讲,助人就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冲突后的忍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细微的助人行为,仿佛就是一朵朵为别人绽开的花,正是因为有了它,生活便芳香四溢,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充满阳光,温暖如春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因情生爱,大爱天下,在生活中出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  吉林美术出版社 

[2]《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情绪篇》  沃建中  科学出版社  

[3]《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格篇》  沃建中  科学出版社    

4]《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傅维利,《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