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的马克思主义遗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3

阿米尔的马克思主义遗产

杜瑞裕,龚建峰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24

摘 要:阿米尔作为阿拉伯世界为数不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以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阿拉伯历史和文化,为超越阿拉伯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结构铺平道路,并使其成为一种适用于阿拉伯世界的革命理论。本文以阿米尔的理论基础为着手点,探讨了阿米尔对于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多元决定论在阿拉伯世界的再生产,并梳理了阿米尔从他对阿拉伯世界落后原因的分析所构建的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理论,到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阵营中的辩护而归纳出的意识形态阵营,以这几个部分来作为对阿米尔马克思主义遗产的考察与审视。

关键词 :阿米尔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阿拉伯

整个马克思主义事业在上个世纪中叶的阿拉伯世界已趋近落寞,随着苏联解体,乃至有学者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左翼事业已陷入一种危机叙事,阿拉伯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看作整个危机叙事中的一段插曲,然而,这种论调会削弱阿拉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为解决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所做的种种尝试与努力的重要性。可以说,阿拉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阿拉伯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视野与方法,这些对于阿拉伯国家至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了选择马赫迪·阿米尔作为考察对象,通过梳理与探讨阿米尔如何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饱受诟病”的与阿拉伯世界格格不入外来理论运用在对阿拉伯文明何以落后的问题分析之中,并且在概括阿米尔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试图呈现一份阿米尔“未完成的遗产”的思想图景。

一、阿米尔的理论基础

正是出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宝库对社会现实强大的解释力,有助于在理论上深度剖析阿拉伯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危机,这是阿米尔学术研究的重心所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理论,能够为阿拉伯社会的危机及其不发达的现状提供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乃至一个未来的图景,即实现阿拉伯世界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宰制下解放出来。这也是阿米尔试图借助马克思主义从学术上构建革命理论的根本原因,从而为黎巴嫩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赋予理论意义。

上世纪六十年代阿米尔在法国留学的阶段,受到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看到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包含的大量概念,有助于分析当代阿拉伯世界的结构和社会关系,同时,这也与他致力于解决阿拉伯世界的问题的学术旨向相关联。我们可以看到,阿米尔的分析重点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与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等也进入了阿米尔的视野。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相似,即在整体结构下的每一个独立环节都作为整体本身的存在条件,这些独立的要素相互影响,互不还原,也就是说结构的因果观把由各独立环节构成的结构本身看作原因,同时又把这一结构的作用看作结果,从而体现出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多元决定的辩证法特点。

阿米尔对黎巴嫩以及阿拉伯社会的分析,正是结合了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的视角,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为基石,为十九世纪以来阿拉伯社会在资本主义渗透下逐渐走向落后的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独特的阿拉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释。它试图以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阿拉伯历史和文化,并为超越阿拉伯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结构铺平道路。在他看来,资本主义为阿拉伯的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共同决定了阿拉伯社会不发达的现状。阿米尔将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在阿拉伯地区,是一种创造性的再生产,为阿拉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视野与方法。

二、阿拉伯国家不发达的原因

阿米尔在他的大量著述中都尝试借助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现代阿拉伯世界衰败的原因,他将例如“生产资料”、“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和“霸权”等马克思主义术语运用在对阿拉伯国家的分析中。作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事业,阿米尔特别将研究重点置于现代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和经济史,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阿米尔并不是历史学家,但他详细考察了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与阿拉伯世界的遭遇,以及前者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这造成阿拉伯世界社会和经济史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资本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领域已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资本主义侵入殖民国家的这一时期所发生的现代化的进展,在阿米尔看来并非由殖民国家自身的发展潜力取得的成就,或是由殖民国家的反殖民运动争取的,而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向殖民国家渗透的结构性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甚至会阻碍殖民国家本土的发展,导致其历史发展的路线发生根本改变。

为了持续在殖民国家延伸经济层面的扩张,离不开殖民地本土的新兴资产阶级,其大致由两种阶级势力组成:商人以及大地主。而这些传统的封建势力之所以能够转行为新兴资产阶级,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一为欧洲资本主义起初只允许殖民地发展商品贸易、较为原始的原材料生产,而非大机器工业生产,商人与地主阶级最先从中受益;其二是帝国主义为了能够稳定地在殖民地攫取利益,会给予新兴资产阶级一定的支持,从而加强对殖民地在政治上的控制和干预。

至此,阿米尔初步分析出阿拉伯世界落后的原因:正是资本主义将自身的经济结构扩张到殖民国家,中断与阻碍了第三世界传统经济结构的成长和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其具有殖民扩张的历史必然性,而当先进的生产方式与阿拉伯传统的生产方式之间巨大的结构性差异体现出来时,阿拉伯世界本土的经济结构便遭到了破坏。如阿米尔所分析的,欧洲资本主义为了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推行了两层经济结构:“一层高度现代化并应用在大城市,另一层应用在远离都市的乡村并使之保持落后,譬如阿拉伯石油产业、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和古巴都制糖业都属于前一中经济结构”。在阿拉伯国家中,这种资产阶级造成的强制性的不平等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本土正在向更高经济水平演进的经济结构的发展。因此,阿拉伯社会的不发达,在阿米尔看来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直接产物。

另一个原因是在经济结构扩张这一先导因素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当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殖民地适应下来之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不同的阶级试图寻求政治上的独立。殖民者通过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强大控制力,可以阻碍被剥削者的政治独立运动。另一方面,不同的阶级尽管发起了反殖民的政治斗争,但这些松散的政治运动并没有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也就是说,每一个被剥削的阶级如农民、工人和小资产阶级都发起了独立的政治斗争,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合作,每个群体都没有统一的阶级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殖民地的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被剥削阶级开始意识到他们的阶级在结构上屈服于帝国主义。

三、意识形态的阵营

对于阿米尔来说,在他参与的与各个阵营的讨论中,首要的是论证阿拉伯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愿景在阿拉伯地区的有效性。然而,这一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辩护,在黎巴嫩的左翼内部,乃至黎巴嫩的整个知识界都饱受争议。阿米尔在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著作《日常思维批判》中试图指出黎巴嫩知识界中的一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他主要针对左翼传统内部的学者,对于知名的阿拉伯左翼学者的言论做出辩论性的评价,阿米尔的这一批判不仅仅在黎巴嫩内部,甚至指向了爱德华·萨义德对马克思的诟病。他同许多左翼知识分子见证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政党在日益加剧的宗派战争及其野蛮暴力的背景下,自身也变得越来越激进化,这也是引起左翼内部不满的原因。

对于这些不满,他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立场,始终认为知识界的论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分歧,理论的分歧背后是潜在的阶级立场的不同,知识分子的讨论无法从政治领域中独立出来。他指责许多知名的阿拉伯知识分子在宣扬阿拉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并总结出了几种塑造了当代阿拉伯意识形态的主要思潮:一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二为虚无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荒谬的战争中质疑政治的可能性;三为穆斯林资产阶级趋势。他指出,正是掌握了政治权力的资产阶级能够决定经济的性质,并且为了保持对大众在思想上的微妙控制,汇集了无论是虚无主义的、落后的还是科学的思想力量,这些思想通过淡化政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达成了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流。

阿米尔作为有关马克思主义辩论的主要参与者,他同样也见证了整个黎巴嫩知识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巨大转变。在阶级分析之外,他也试图与黎巴嫩国内错综复杂的进步阶层展开对话与合作,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渴望实现这一目标。他在黎巴嫩内战初期的知识界寻求这种综合,但当时的“基督教民族主义力量”与由民族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各行各业左翼分子组成的“进步阵营”这两大势力及其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这使得阿米尔不得不采取辩论的态度转向对马克思主义事业的防卫与辩护。值得关注的是,在和包括伊斯兰主义者在内的阿拉伯本土作家的辩论中,阿米尔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批判为一种不被大众容易接受的抽象的观念系统,这一外来的观念系统无法在脱离于宗教维度的情况下把握阿拉伯文化,从而马克思主义无法与阿拉伯穆斯林传统相结合。不仅要对这些不满做出回应,更重要的在于共产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取得领导地位,对阿拉伯社会的历史进程发挥作用。

六、总结

阿米尔没有看到整个左翼阵营在世界范围内的衰落,也未能继续为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做辩护,但阿米尔与其他阿拉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视野与所使用的方法,对现代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和经济状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为黎巴嫩为数不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以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阿拉伯历史和文化,并为超越阿拉伯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和经济结构铺平道路。从他对阿拉伯世界落后原因的分析所构建的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理论,到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阵营中的辩护而总结的意识形态划分,为阿拉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视野与方法,这就是阿米尔的马克思主义遗产的重要性,对当今阿拉伯世界的困境仍然具有探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淑慧.略论十九世纪苏丹马赫迪国家的性质和特点[J].西亚非洲,1985(03):42-49.

[2]慈志刚,崔勃.论苏丹的马赫迪运动及其特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6):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