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周星宇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300162

摘要:实施新的学徒制,是一种基于“校企合作”,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名师工作室”组成的“双导师”体系为支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在其他国家,他们都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比如德国的“双重职业教育”,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德国的总体劳动力质量。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国家正面对着高质量的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同时,师徒制度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为教育部门所关注。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1学徒制概述

学徒制度,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早期的职业教育形式。自人类文明之初,儿童就已经开始了对家长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并在此中获得了知识,这就是学徒制度的原始渊源。而伴随着手工艺人的崛起与发展,传统的手工技艺的继承,也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拥有这些技术的人们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家人以外的其他人。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机器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到了工厂中。以大范围、大范围、全方位的技术培养模式,逐步替代了以“学徒制”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已经不再只是从一个简单的技能的角度来看,它还需要对技能型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个时候,学校在这方面存在的比较多的不足之处也就更加凸显了。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将“现代学徒”与“现代学徒”相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法,既是一种将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新型职业技术学院,又是一种以企业和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和传统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共同育人”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变化的人才。

2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存在于商业和手工行业,青年劳动者,想要进入企业做学徒,通常需要通过介绍、抵押作保、签署契约、摆宴拜师等过程才能得到跟随师傅学习的机会,并且很长时间内只能学到完成基础工作的基础技能,无法全面、深入地学习到高超技能,也未形成具体的学习与工作时间、方法、内容等组织形式。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组织形式上遵循师徒双选,对口择企,能力对岗的基本原则。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师与徒的选择应是双向的,即师傅根据学生能力特点选择适合的徒弟,徒弟依据学习基础和师傅特点自主选择契合的师傅;企业选择应考虑企业资质与文化、所在地域特点、经营生产模式与学习专业的匹配度;岗位选择应注重专业与岗位对口、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协调、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匹配、岗位具备调整与提升空间。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全方位测评,测评基于学习基础、意识能力、个性特点等;二是企业开展对企业师傅的全方位测评,测评基于技能水平、教育经验、从业经历、学习经历、思想政治等;三是要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调研与评估,便于优质企业选择;四是对学徒职业发展进行关键能力梳理,便于岗位选择和能力对应。

3对企业新型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思考

3.1以提高学徒技能素质为目标,完善政府引导评价机制

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是推进学徒制工作的责任主体。第一,加强需求分析和规划引领。从国家新文件精神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调研分析,完善学徒制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宣传贯彻、及时调整目录,提高政府培训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效益。第二,完善项目申报机制。重点把握好“三看”:一看有没有培训制度,对已有的制度不能光看文件,关键看有没有实效,在职工和教师中访谈调研看实施情况。二看有没有场地条件,对已有的场地不能光看设施有多先进,关键看是不是摆设式的、有没有职工学生在场实操,通过职工和学生中访谈判断使用场地的便利性。三看有没有企业和校园文化,重点不是看排名在世界或国内多么领先,关键看有没有把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获得感放在第一位。第三,完善项目评价机制。完善考评办法,细化学徒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内容、标准和要求,提高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做法,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参培学徒参加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参加职业进呢过大赛检验学徒培养的质量,促使校企把学徒培养工作做真做实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第三方监督检查结果将企业和职业院校分级并公示,将结果作为新一轮企业和职业院校申请学徒培养工作的重要依据,级别越高,新一轮学徒培养的人数指标越大,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把学徒培养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来抓。

3.2健全管理及考核制度,确保企业新型师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是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技工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学业评价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何实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也需要进行持续探索。在学校考核方面,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范围,以工学一体为中心,主要考核内容应侧重于专业知识、安全生产规范、通用能力、思政等;在企业考核方面,要以企业生产为主导,以职业素养为中心,主要考核侧重于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同时双方考核既要有侧重又要有覆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最终实现思政引领,德技并修,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校企双方在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要完善教学与工作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学校方面包括学籍管理、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运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实践岗位以及工作室、工作站配套管理制度等。企业方面包括职业成长、岗位设计、福利待遇等。二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首先,考核对象一定是“师傅”和“徒弟”双方面的考核,同时师徒双方必须互为考核要素。其次,“师傅”和“徒弟”分别要进行企业和学校双方面考核。最后,评价方式应采取多元评价,例如,综合职业能力测评、职业技能测评、职业发展测评、就业质量测评等。

3.3合理分配实习岗位和时间

在将学生带到公司后,再给他们安排工作的时候,应该和公司进行事先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及工作安排,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安排。必须具备汽车维修,美容,定损,赔偿等多项工作。并且,为了使学员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内容,在岗位设置时还应该采取轮岗的形式。实习的整个周期应该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校内实习和企业实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轮流进行。对于比较特别的职位,可以酌情放宽实习期。

4结论

总之,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切实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技工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莫丽洁.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21(06).

[2]马金平,张敏.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不足与改进[J].职业技术教育,2021,37(34).

[3]陈建敏.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以温州为例[J]中国商论,2020(07).

[4]张韶华.工作-学习并行制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政策启示--基于韩国工作-学习并行制的经验分析[J].中国培训,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