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思考——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思考——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李慧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310012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电子支付逐渐成为生活常态,对于学生来说,“元、角、分”的认知更是挑战,要想把这些数学知识内化并应用,动手实践是必经之路。笔者尝试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以“欢乐购物街”为活动主题,以“核心问题”为任务驱动,以“项目实践”为活动形式,以“素养导向”为评价基调,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度认识人民币。 

【关键词】认识人民币;深度学习;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人民币的学习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更多地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聚焦学生量感和应用意识的提升。

一、单元整合: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深度建构

(一)教材梳理,架构主题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比梳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关于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发现有如下相似点:在内容编排上,都遵循了“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单位换算→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的顺序;在课时安排上,都在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安排了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这一单元的学习与数的认识和单位的进率等数学内容相关,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确定“欢乐购物街”作为单元活动主题,设计超市趣探秘、货币小讲堂、班级店铺筹备、班级购物体验、设计班级流通币五个环节,预设不同的活动方式,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把握,确立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丰富的购物经验,并且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基本上能够认识常见人民币的面值。但是,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人民币的面值为什么只有1、2、5,以及生活物品的价格应该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等问题模糊不清。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活动设计正好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与过程方法来突破知识和技能的重难点。为此,我们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经历识币、取币、换币、找币、设币的操作过程,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深度认识人民币,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计算。

(2)经历并感受小组合作探究的全过程,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提升自主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3)在丰富的主题购物活动中提高应用意识,一方面意识到生活中存在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设计班级流通币的活动,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素养导向,重构活动

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价值诉求,我们将原单元的教学内容化解、重构、增补,整合“主题分享、合作探究、创意设计”三类学习方式,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打破原有架构,重构贴近主题的探究活动。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走进超市探秘“商品标签”中隐藏的人民币知识;课中,创设购物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购物体验,在真实活动中合理使用人民币;课后,拓展学币设计,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流通币,在跨学科实践中提升素养。

二、分项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深度探索

在“欢乐购物街”的主题引领下,我们设计循序渐进的核心任务,提供学生可操作的项目化学习工具,有序地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以项目化的形式架构学习实践活动。

(一)任务驱动,真实实践

整个单元的学习并不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而是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展开。我们以学科内容和生活的整合为主线,以合作探究为主要途径,以探究单、学具币为学习工具,展开丰富的实践活动。

(二)工具支持,有序推进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借助项目化学习思维工具,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了解了很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请来了一个小助手——KWL表,我们与它一起深度了解人民币。

关键问题一:关于人民币,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1:我知道人民币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师:这是人民币的面额。

生2:我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师:你想到了人民币的材质。

生3:人民币的上面有元、角、分等文字。

师:你指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关键问题二: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1:人民币上面的数字为什么只有1、2、5?

生2:人民币上面有哪些图案,有什么意义?

生3:国外的货币和人民币有什么区别?

师:你们可真会思考!

关键问题三: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和微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现代信息技术太发达了。

生2:我认识了人民币上面的图案,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

生3:我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和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三)全程关注,多元评价

首先,在评价内容方面,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问题,还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评价形式方面,不再局限于纸笔测试,而是采用实践活动与成果展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评价的主体也从教师独立评价转变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让学生的获得不局限于校园,更处于自由开放的社会之中。

1.量化考评

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了《“欢乐购物街”活动评价量表》,从“数据收集与整理”、“分类与整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个性展示”这个方面展开。

2.公开展示

在活动成果展示时,各小组精心准备,班级开展“欢乐购”活动。活动体验后,大家把各小组的亮点、不足和建议记录在公开展示记录单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组进行复盘反思,也有助于老师优化活动设计。

三、反思迭代: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深度复盘

(一)基于儿童,促进探究兴趣深度化

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主题活动学习来说,应该明确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是否符合课标要求,进而放眼更广阔的社会课堂。另外,以儿童对驱动问题的探究兴趣为主动力,并对学习的最终结果做出规划,激发儿童兴趣进行持续探索,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二)基于情境,促进问题解决深度化

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发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问题提出环节不仅要保证问题的开放性,还要把控好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使其保留数学本质。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在成果展示时也可以邀请真实用户参与观摩并给出真实评价,使得数学学习生活化,丰厚主题学习的价值。

(三)基于迭代,促进评价互动深度化

综合与实践的评价具有多元性。教师应当注重联系性合互动性,采用多主体、多维度评价。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使教师、儿童、家长都可以实时关注评价与活动的进程,促进家校合作。为了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我们也可以组织开展复盘分享会,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自己的实践想法,并且在倾听他人表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

多元思考、多维评价、多端感受的主题式活动学习,让每位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以深度学习为帆,引领儿童驶向素养发展的新航线。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吴正宪.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