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生活规则主题式学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生活规则主题式学习研究

张玉兰

上虞区博文小学

校园和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生活场域,开学伊始,校规、班规的学习总会被列入始业教育中。而校园里也总能看到学生乱踩草坪,乱扔垃圾的现象,甚至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底下会有一些同学讲话;出操排队时,总有学生喜欢推搡、插队、讲几句话;用餐时,也会有学生喜欢边吃讲话;在上下学时,也会看到家长和学生乱穿马路等。学校也会在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时进行教育引导,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甚微。不禁思考:该如何有效地引导低段学生获得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存在重“规则讲解”轻“实际运用和实践”的现象,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因此“如何创新规则学习模式?”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一、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生活规则主题式学习研究现状

1.低段生活规则的学习方式单一枯燥

小学是个体规则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融入班级与学校,因而必须遵守班级纪律和学校制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会性需要也越来越明显。而且,“规则教育”是一年级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既可以为儿童的法律意识培育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服务。但部分教师教学换形式单一枯燥,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因此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实践。

2.生活规则学习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

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的规则学习中需要有鲜明载体,帮助学生建立崭新的学习视角。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主题式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主题,所有教学内容均围绕该主题以核心化、中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避免了教学的泛化。而主题思想明确是主题式教学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教师按规则学习的主题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集中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生活规则主题式学习研究策略

1.以主题为依托梳理并扩充教学内容

规则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册教材中都蕴含着规则教育内容,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梳理,有与学生自身相关的生命安全规则,与学校相关的学校班级规则,与社会相关的公共秩序规则,与自然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则等,每项具体规则教育内容呈现不同分布规律。

表1

规则教育主题

课题(一年级)

课题(二年级)

重点难点

生命安全规则

《上学路上》

《玩得真开心》

《别伤着自己》

《假期有收获》

《周末巧安排》

《安全地玩》

生命安全规则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交通安全、自然 灾害防护、卫生食品安全、防触电等各类规则,遵循从防止外在侵害转为防止自身内在侵害的规律。

校园规则

侧重校园常规与课堂规则教育,如:

《校园里的号令》

《课间十分钟》

《上课了》

《我们爱整洁》

侧重班级规则和值日生常规教育,如:

《班级生活有规则》

《我是班级值日生》

校园规则教育内容涉及校园常规、值日生常规、班级规则和课堂规则等,遵循从课堂—课间—师生交往—管理班级—管理课后活动的逻辑主线

公共生活

侧重遵守游戏规则,如: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侧重公共秩序规则,如:

《这些是大家的》

《我们不乱扔》

《大家排好队》

《我们小点儿声》

公共生活规则教育内容涉及游戏规则、爱护公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规则等,遵循从伙伴间的小范围规则到公共场合规则,从家庭小范围规则到国家多民族、国际多国间人们交往规则的设计规律

环境保护规则

侧重于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如:

《风儿轻轻吹》

《花儿草儿真美丽》

《可爱的动物》

《大自然,谢谢您》

侧重环境保护规则教育,如:

《小水滴的诉说》

《清新空气是个宝》

《我是一张纸》

《我的环保小搭档》

环境保护规则教育内容从植物、动物、生态等多方面让学生去接触和亲身感受自然,从中了解保护环境的真谛,遵循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了解自然—喜欢自然—关爱自然的逻辑主线

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主题的中心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将相互关联的文本统一到教学主题下。教师在扩充教学内容时,应细读内容提取话题、多元解读话题、重组内容、创新再造。学生在进行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这也使得教学变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自然加深了对该课理论内容的认识。

2. 以整体视角入手提炼教学主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学德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为更好地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在编排上也作出了一些调整。现行教材将选文按单元进行编排,每个单元由不同的文本组成,文本在内容上相互联系,通过补充或互补的关系构建起单元话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规则意识教学设计时,应以教材为基础,以整体视角入手,通过整合内容的方式提炼出教学主题。整体视域与单元视角结合,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时时把握学情,在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下功夫,最终让规则内容的学习与教材主题内容有机结合。

3.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落实生活规则学习

教师在建构主题、扩充内容后,还应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增进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展示。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与细分,主题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项目课程的统整,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并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实践,落实生活规则学习。避免扩充内容生硬地融入教学,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就在自己身边。

4.改进主题式教学评价及纠错机制

经过统整之后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是灵活多变的,应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而及时调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及时反思科学性不够、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如对知识的逻辑结构、对技能训练目标的模糊等问题,及时反映,及时结合学生的诉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生活规则主题式学习研究的意义

1.拓宽小学低段生活规则学习的内容

开展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规则意识的主题式学习研究,除了涉及教材内容之外,还会对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丰富了小学生规则学习的内容,同时,将主题式教学方法概念与道德与法治课规则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含义,拓宽法治规则教育研究领域,更好地发挥其对小学生规则学习的意义。

2.促进小学低段学生生活规则的养成

主题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以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教师——学习活动——学生”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了实际体验,获得了比讲授更加深刻的认知,对知识也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和模仿上,而会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德育素养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生活规则主题式学习研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确立主题构建角度,开展鲜明主题性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获得崭新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