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

朱伟

滕州尚贤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277500

摘要:探究性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活动、数学资源的支持。不同的探究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在脱离课堂之后、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开展深度学习,将各种资源、问题整合起来,获得独特的学习经验。从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来看,探究素材单一、教师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等问题依旧存在,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迫,少有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探究性能力。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探究是学生必须形成的重要素养,而要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性教学,就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生;探究性能力

1初中数学学科的特征

1.1抽象性

数学学科最主要是探究数量关系以及空间方式的科学,具备较为严谨的符号体系、特别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形语言特点,具备抽象性的特征。初中的数学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学生不能运用直观性的思维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成效较差。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保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能够恰当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双减”政策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下,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不断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强化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品质,防止固化学生思维而导致学生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2逻辑性强

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几何图形、统计和概率等内容,每一个部分的知识点逻辑性比较强,知识点之间有较强的联系,需要学生巩固其基础知识,有效地把知识进行联系,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需要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品质。

1.3广泛性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极其普遍,学好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据数学学科广泛性的特征,教师在课程教学之中有效融入生活之中学生所熟悉的元素。一层面充分有效地呈现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意识到数学学科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另一层面,学生对熟悉的生活内容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地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的实际生活之中。

2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

2.1深化探究教育教学思想认知

一是要树立探究性能力整体思想。按照新课标要求在对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意义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将探究性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拆分,并对每个阶段所凸显出的具体能力进行梳理。从而树立探究性能力的整体思想,在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的同时,将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调查分析的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科学验证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等整合纳入探究性能力培育体系当中。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无论在何种情境下,学生永远都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授课的对象。因此,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突显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畅所欲言创造相应的环境、机会,并结合学生现阶段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计划的创设活动。并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最为专业的学习指导,以此确保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2做好数学探究教学活动规划

一是巧设问题。教师需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对学生数学学习进度、需求等情况,来巧妙地设计探究性问题。确保问题难易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价值,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且在问题的表述上具有清晰、易懂的特点。

二是明确指导目标,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探究活动的影响,在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强调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教师在旁边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扶。以此来完善学生对整个数学探究实践活动的体验、认知,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充分的探究实践中,在珍视所思所感的指引下获得各方面探究性能力的提升。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有效提升数学探究性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获得良好的探究性能力。教师需要在多种数学教学方式的辅助下,全面地将探究性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大量信息的引导下,建立多种探究路径。利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提出问题、条件,为学生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信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PPT、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全面展示整个探究过程,并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制作数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目标;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以划分探究合作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构建探究过程;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在能力、知识储备、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化,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安排难易程度不同、任务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实现个人数学学习需求上的满足感。

2.3准确把握探究活动实施时间

一是要合理把握探究性问题介入的时机。教师要依据自身长久以来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按照数学教学进度安排,对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精心的判断。将学生出现数学学习经验提升的时候、完成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疑难问题不知所措的时候作为探究性问题介入的最佳时机。以学生刚刚结束的学习实际为例子,引导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理性、客观地分析事件,并从中发掘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具条理性。

二是要准确把控探究性活动实施的时间。教师需要根据所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设定探究活动实施的时间。为学生的思考、讨论留出充足的时间,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观点、雏形充分地展示在小组组员或全班学生面前。同时,探究性活动实施时间的充足,也有利于教师将关注点从思维敏捷、表现积极学生身上,向那些思维迟缓、性格内向且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身上转移。在精心观察中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让其在小组探讨中担责任、扮要职,给予其更多的表现机会。将之从探究活动的旁观者变为真正的参与者。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探究性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静待时机,做好“旁观者”,在最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介入性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收获。如,在学生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时,在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在学生被枝节问题所纠缠时,在学生思维陷入停滞时,在小组讨论出现争执时,都是教师介入的最好时间。教师要坚决杜绝全程介入、全程干预,导致学生沦为探究活动旁观者。

结束语:初中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要从探究活动入手,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探究对象,组织探究活动。教师要围绕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多交流、积累,分享数学知识,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者来说,探究性能力是必须形成的重要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课内外资源,才能够加快学生探究性能力的生成。

参考文献

[1]葛中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问题的引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0):19.

[2]顾桂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32):32-33.

[3]车显如.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2):164-165.

[4]饶江蓉.探索意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