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李薇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培养核心素养、塑造品格、培育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在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结构中应恰当地渗透传统文化,做好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小学教学结构中,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分析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探究其丰富课堂内容、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使当代小学生初步形成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思维。

前言: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燃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中也要凸显当代教学的时代性、典范性和融合性,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解读相关教育文件,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课堂

1.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1.1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征,讲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立足思政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新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多元化的载体,道德与法治有着较强的人文特征,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所讲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入传统文化,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优秀文化,这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1.2优化课程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化十足,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利用传统文化,优化课程的内容,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的内容中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理解,让传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注解”,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传统文化为道德与法制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讲解具体道德与法制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于传统文化,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质量。将文化作为切入点,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由于课堂氛围过于严肃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既构建高效课堂,也提高教学质量。

1.3培育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观念,使其在文化的探索中建立道德标准、规范言行举止、形成良好品格,在课程中感悟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促使学生逐步获得终身发展所需的宝贵品质。同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将文化渗透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自觉探索传统文化、自觉发扬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中汲取文化内涵,循序渐进地加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点”“线”“面”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文化和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

2.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品质、遵纪守法、传统文化意识、民族自尊心,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革新的过程中要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明确教学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教师也要在目标导向下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传统文化氛围中树立法治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行为习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推进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识,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能在校园生活中团结合作、努力进取。在传统文化渗透中教师可从两个角度出发,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以传统文化背景吸引小学生们的关注,使其自觉渗透文化的探索中,在文化中明确人生方向、人生道理,教师则将抽象的教学知识、情怀抱负具象化、立体化,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师从文化的角度,向学生讲述一些英雄的故事,例如杨靖宇、邱少云等,让学生感悟到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与个人的命运联动在一起的,自身在成长中要具有忧患意识,要具有创新精神,面对复杂的世界环境要坚持本心,要增强爱国情感,以前瞻的眼光规划人生,在成长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文化是有着多元化的载体,教师要在对于教材内容深度挖掘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传统文化教育时机。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创新的思维优化课堂结构,将有效的传统文化导入课程中,增添教学活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围绕着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不断地拓展教育维度,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育内涵、传统文化价值,将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教学课堂更有说服力,让传统文化更具影响力。例如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开设文化讲堂专题教学,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将教学的视角落在文化输出中,转化传统的教学形式、转变教学观念,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创新教学结构,以实践教学的形式输出文化,实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在一起的局面,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譬如教师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自主策划文化讲堂内容,优化和整合资料,以自身的视角深入解读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以讲述、展示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播到第二课堂中,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将道德内涵、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下做到知行合一。

2.3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施教能力

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背景,渗透传统文化,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也借助于传统文化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在渗透传统文化时,要把握课堂教学的特征,在对传统文化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改革要求创新课堂。大部分小学教师有着很高的教学能力,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有着系统化的认知。教师要立足于该课程的视角,探究课堂与文化创新的策略,也要立足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课堂进行优化设计,当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思想重视,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也难以突出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了保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要更新理念,认识到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结合的必要性,也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施教能力。大部分教师虽然能理解传统文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却难以将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相融合,因此教师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渗透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与方法,在增强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理解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

结语:传统文化渗透课堂教学有助于课程思政的落实,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高质量地理解知识,教师既要讲解基础的学科知识,也要讲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小学教师要把握工具性、人文性的特征,将道德与法制的学习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课堂相融合的必要性,也要基于课程的特征,探究二者融合的策略与方法,创新教学路径,突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祝林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0(7):786.

[2]王春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