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策略研究

庞学超,张硕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掀起的一个重要革新,其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当前,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借助“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城乡教育均等化;策略研究

一、引言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当前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城市教育水平总体上优于农村,城市学生继续升学率高于农村学生。理解教育均等化的意义,提高教育均等化意识,并探索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策略,是实现教育均等化目标的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创新,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案例、调研和文献研究,探讨“互联网+教育”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并提出相关策略。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其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发展社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教育公平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和利益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正、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1]。然而,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与机会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城乡人民的教育水平和竞争力。

为保证教育均等化的推进,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了规模性的城市向农村的“三支一扶”计划,到2019年,共招募农村特岗教师48万余名[2],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完全解决教育不平等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手段[3]。本文将从“互联网+教育”和城乡教育不平等化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发展。

二、“互联网+教育”对城乡教育均等化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教育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机遇。 “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教育价值[4]。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5]。具体而言,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城乡教育上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如下:

1、机遇:

(1)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消除地域限制。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将城市教材和教学资源与农村学校共享,让农村地区的老师和学生也能够使用最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而对于一些特别缺乏教育资源的贫困地区,也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跨越传递”。

(2)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智能化的课程设计,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形成互动教学,轻松学习。互联网+教育也是为提高学们的软件能力而设计。在学习许多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时,学生有了更简单,更完整的互动环境。对于家庭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学习更高效。

(3)提高教育公平。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使孩子们的教育机会与城市孩子们的机会更加接近。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离开家去参加课程的孩子们,互联网技术也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和智能化学习工具。互联网技术将教育资源更均衡地分布,减少了城乡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教育,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从而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打破城乡教育差别。

2、挑战:

(1)教育资源的不匹配。在“互联网+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要落后于城市地区,这就引发了教育资源匹配不足的问题。农村地区的优质师资力量受制于地域上的限制,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数字化教育教学设计的业务能力不足,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培训和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

(2)互联网资源不完善,课堂结构缺乏,数字鸿沟的存在。 城乡区别在互联网加以突出,尤其是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不良,教育资源匮乏、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学生的家庭责任重,空间普遍较小,影响了学习的结果。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环境,可能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被降低。

而且由于“互联网+教育”的花费比传统的教育方式高,因此在一些地方,网络教育扩展的速度可能较慢。

(3)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与监督。 对于在家学习的学生,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制力往往比较弱,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就会导致自学效益不佳,这将成为一个制约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瓶颈”。

三、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策略

“互联网+教育”为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实现全国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下面提出几个策略,以期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1、完善网络建设,加强师资力量。 应该逐步完善互联网建设,扩大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使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网络教育带来的便利。同时,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师傅水平。

2、加快建立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我国应该建立国家级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地为全国广大农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3、 加强家长的教育与监督。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监督、引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其自律能力与学习乐趣。此外,学校也应定periodic和多措并举,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维护学校和网课的质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4、 加强政策引导,推广“互联网+教育”。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有利于网络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并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教育应用技术,以进一步推广“互联网+教育”。

四、结论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为城乡教育均等化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推力,但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两个方

面定义了其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在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策略,以期能够建立健康、高效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与共享。

参考文献:

[1] 金武海.上海市城乡教育均等化整体规划问题探析[J].技术创新与应用, 2020(6):101-101.

[2] 陈淑君.社会遥感在城乡教育均等化中的应用研究——以农村特岗教师分布为例[J].地学前缘, 2019, 26(5):56-59.

[3] 王广义.“互联网+教育”加速我国城乡教育均等化进程[J]. 学习与实践, 2018(14):110-114.

[4] 朱秀华. 农村中考改革与“互联网+教育”[J].中,小学教育创新书刊, 2020(9):39-41.

[5] 赛义德.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均等化——以p笔等可穿戴智能产品为例[J].咖啡晨读, 2019(11):155-157.

课题主办单位:佳木斯市科研课题规划办公室

课题立项编号:20221529325990145695745

课题名称:“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