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曾智力

重庆市万州区南京小学   404000

摘要:小学数学运算问题、应用问题等数学问题蕴藏较为丰富的核心素养培养资源。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综合问题教学要求、学生个人发展诉求等多方面因素,完善问题教学细节,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析数学原理,抽象解题技巧,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增强学生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解决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作为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不容忽略。有的教师教育经验比较有限,教育能力有待提升,还未形成共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可以主动结合数学应用领域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从微观视角上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数学基本能力、数学思维以及数学人格和数学思想。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为学生的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做好铺垫和准备,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和囫囵吞枣。其中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是重点,构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主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视角自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简单传授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逐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层层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数学本质,主动了解数学题目背后的数学原理。

(二)问题解决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问题解决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打造动态课堂和直观课堂,将数学学习和教学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确保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创新问题解决的教学对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对策,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进而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尝试利用自己所学数学知识以及积累的生活经验,主动对比多种问题解决对策,达成共识。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确保学生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价值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与教育工作实现了极为紧密的联系。许多教师主动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整合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全面创新教学对策及模式,主动规避一刀切和满堂灌,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视频、音频与图片,采取形式新颖的教学对策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学习动机,在快乐学习中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围绕问题解决这一基本教学板块,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对策,适当控制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对策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简单讲解基本理论知识,适当拔高教学难度。将问题解决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确保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实现立体思考、深度分析。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深度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而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这不仅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不能将书本中的知识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加强、丰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融入教学课堂中。

(二)创造数学问题情境

在深度教学背景下,教师开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从抽象变为形象,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数学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其借助已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展开学习,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在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教学中。例如,教师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教材中购买风筝的背景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并向学生提问:“小明、小华和小红周末去公园玩,遇见一个卖风筝的小摊,他们都选择了同一款风筝,这款风筝售价3.5元,同学们有什么方法能算出一共要支付多少元?”这时,学生会被带入教学情境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利用学过的知识,使用加法进行计算。有些学生会使用乘法进行计算,但因为存在小数,学生进行乘法计算时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反思评价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让教学更贴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客观地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是否存在欠缺,对问题的设定是否缺乏深入思考。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应该针对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反思自身在教学中是否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有效引导、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每一种解题思路。有些学生虽然在解题时并没有使用教师教授的解题方法,但最终也获得了正确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盲目否定学生的解题思路,而应在尊重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抓住学科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充分凸显育人价值及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思路,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主动反思教学行为,打破教学常规,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主动理顺教学思路,选择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学对策,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让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不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本文则结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问题解决的基本定义,深入了解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价值、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策,以期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任燕.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 魅力中国,2019(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