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语言差异对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浅谈英汉语言差异对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

涂晓兰

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231200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学生英文阅读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文化根源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英汉语言差异;文化根源;思维方式

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在书面表达上存在很明显的差异。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经常由于不了解这种差异,导致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对原文本意的理解出现或大或小的偏差。本文将从英汉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对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很多英汉对比的研究表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从语言本身的字词句层面,还与语言背后的文化根源和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不同的文化根源

中国人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思维与自然是不可分割,所以汉语强调思维直接作用于语言,只注重意会言传,不注重表现形式。这在句子成分的组合上体现得很明显:汉语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界定,但一个句子并不是必须都这些成分。比如汉语有很多的无主语句,如“来都来了,就看看呗”,说话者和听话者都知道这个主语是谁,不需要特意说出来是谁来了。有的句子没有谓语,比如“我很美”。也有的句子没有宾语,比如“我喜欢”。

而英美人则恰好相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应是分离的,强调思维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在语言中,所以英语在语言表达上更重形式。在句子的组合上英语的主谓宾一般是不能缺少的,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组合也是逻辑性比较强。比如上面那句“来都来了”在英语中就必须加上主语,一定要说明是谁来了,否则就让听话者不明就里。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英语句子的句子成分。指出英语句子的开头一般都是一个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的主语,只有极少的句型比如祈使句省略了主语you,以动词原形开头。其他的句子即使是最简短的简单句也是有主语和谓语的,比如当别人告知你一件事,要表达你知道了,英文就要用“主语+谓语”的形式:“I know”,单说一个词“know”是不行的。而中文就没有这么严格,可以完整地说“我知道了”,也可以简单地说“知道”就行了。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表现得就更明显。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英文表达就用了“where” “there”等使句子成分完整,凸显英语注重语言表现形式的特征;但汉语表达就省去了“如果你是(有志者)“那么你就(事竟成)”等成分,凸显了汉语重“意会言传”的特征。再比如“他不来,我不去”,在汉语表达中不需要关联词,简洁明了,我们都知道前面半句是后面半句的条件;英语表达则需要加上关联词,要说成“If he doesn’t come, I won’t go”,用if把前后两个半句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英语较汉语来说,存在着很多繁琐呆板的语法规则,是僵硬的,而汉语语法则显得更有弹性。所以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这些差别,在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关联词以凸显各自的特征。

2. 不同的思维方式

汉语注重形象、直观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对汉字的理解上,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所以很多汉字是可以“望文生义”的,比如的“休”表示的就是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而英文单词和意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英语的 rest 与一个人的休息状态就毫无关联。因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失去了形象思维作“中介”,理解起来特别难,只能努力去记住这个单词的意思。这也说明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必须过关。

英语的逻辑思维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表现得很明显。英语文章长句居多,往往是一个主句附着很多从句成分,各成分之间由一些关联词连接起来,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读者要拎清句子的各个成分,把各个成分传递的信息按逻辑关系排列起来,作者要表达的信息就很清楚了。在篇章结构上也会使用很多显性的连接词,让读者对文章的构成一目了然。比如在议论文中,作者经常会用 Firstly, Secondly, Then, Next, Finally 等词分层次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逻辑关系非常清楚。而我们常常看到汉语的文章是用许多短句,形似一盘散沙,但形散神不散,因为汉语句与句之间是隐性连接的,需要读者对这些短句传递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把上下文对应起来,才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她二十出头,明眸善睐,黑发如瀑。”汉语用了三个短句子,英语仅用一个“主系表”结构的简单句就把所有信息串起来:“She is a twenty-year-old girl with bright eyes and black hair.”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还会导致句子语序上的差别。中国人是典型的螺旋式思维,说话喜欢绕圈子,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最后再说重点。西方人是典型的直线式思维,说话喜欢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说重点,其他次要信息放在后面说。比如要描述“今天早晨在上学路上小红遇到了张老师”这件事,汉语的语序是“何时何地某人做了某事”,英语的语序是“Xiao Hong met Mr. Zhang on her way to school this morning. ”

英汉语言的差异因为受不同的文化根源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形式的同时关注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考虑语言背后文化思想的影响,互为借鉴和对比,才有利于提升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