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的调查研究

罗姣艳

(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研究通过综合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比较数据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以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第一专项学生的膝关节损伤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膝关节损伤的各方面因素。得出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膝关节损伤因素较多,多为训练频率过高、训练负荷增长比例过快造成膝关节的劳损以及膝关节不适应。又从功能性训练、解剖生理方面等方面给与理论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羽毛球;膝关节;运动损伤

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运动,不仅技术多样,而且无时限性、无规律性、运动强度高等特点。在羽毛球训练或者比赛时,由于球路的不断变化、攻防不断转化,这要求参与者经常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突然启动、急停、左右变向、跑跳等对场上变化做出反应[1]。人体各个关节部位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关节负荷超出承受范围就会出现急性或慢性损伤。如被动接头顶球时,身体突然的非正常启动与落地膝关节承受负荷过大,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半月板磨损、髌骨劳损等。在运动损伤中,膝关节损伤占比较大,常见的有半月板损伤、副侧韧带撕裂、交叉韧带断裂、髌骨软化等[2]。随着体育竞赛规格的不断改善,训练持续时间也在不断延长,因此身体很容易出现疲劳的状况而运动损伤率也随之升高。

1 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的膝关节损伤主要集中在内、外侧副韧带、髌骨、半月板等地方,小部分集中于膝软组织和膝交叉韧带。且女生的膝关节受损情况较严重于男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羽毛球运动中需要不断的跑、跳、快速的停止与加速以及方向变化等动作产生了较大的负荷,给他们的膝关节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虽然半月板起着加大关节面稳定关节的作用,但是长期较大的压力下容易导致半月板磨损。髌骨作为人体最大的籽骨起着链接股骨与胫骨增大力矩的作用,因此每次脚步移动都会伴随髌骨以及周围肌腱的牵拉,随着运动负荷越大牵拉程度越高,时间久了易受伤[3]。侧副韧带有着连接股骨-胫骨、股骨-腓骨以及稳定的作用,但是羽毛球运动中有着蹬跨、转体等技术动作,会使腿部进行一定幅度的旋转,一旦超出幅度或者超出韧带承受力的范围将会引起拉伤。

2 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2.1力量训练频率导致膝关节损伤情况

进行力量训练对降低膝关节损伤风险作用明显。其原因是正确的力量训练能够加强肌肉、韧带的强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身体能在遇到强烈刺激时有足够的对抗力维持身体动作稳定。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是能减少膝关节损伤的风险,人体躯干的运动旋转与身体抗旋能力能有效避免由“转链”效应引起的运动链弱链和弱链链接的情况出现,减少弱链部位的损伤[4]。在很多静力性力量动作中,躯干都在做抗旋的动作。当有较大的外部力量施加在躯干上半部分而产生出很大的扭矩时,会导致中轴骨系统末端或下部稳定性下降或丧失,因此就需要核心区的腰部和腰骶部做反向运动来对抗这一扭矩力,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5]。能在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维持身体稳定不至于动作变形而出现不正确的动作技术。

2.2功能性训练导致膝关节损伤情况

进行功能性训练的学生膝关节损伤的概率要远小于不进行功能性训练的学生。其原因是:(1)功能性训练可以将练习方法和目标与运动项目保持较高的的一致性;(2)功能性训练更加注重发展运动员整体性动作;(3)功能性训练注重发展核心区域稳定性;(4)注重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5)注重多个维度、运动方向的运动形式发展。并且功能性训练与动作模式呈现着紧密的相关性,能改善运动的动作结构提高运动的表现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6]

2.3步法训练导致膝关节损伤情况

膝关节损伤多是前场步法不正确所致,并且持拍手同侧膝关节损伤较多,后场步法膝关节损伤人数也不少。究其原因:羽毛球步法的移动,均会有膝关节的参与。前场上网需要下肢的蹬、跨、落地缓冲与回身,持拍手同侧膝关节使用频繁且远远大于持拍手异侧所以易受伤;后场需要蹬、转、跳、落地缓冲,双腿一起发力多于单腿,故单腿膝关节负荷小于前场。并且不同的步法膝关节的运动角度也会随之不同形式的技术动作而发生改变,例如起跳与落地,前者膝关节夹角逐渐增大,后者反之,其中所产生的力矩也会不同[7]

3 预防方法

3.1功能性干预训练

功能性干预训练可以很好的改善运动员的动作模式与结构,通过非局部肌肉训练满足技术动作的需要,强调完成动作的质量并非数量,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灵敏、平衡等基本素质,同时还能完善运动时动作结构以及促进专项技能发展,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8]

3.2 运动前后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身体各系统不能兴奋起来,各部位肌肉血液供应不足,此时立刻参加羽毛球运动,动作就会僵硬、不协调,易出现运动损伤,所以在参加羽毛球运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挥拍练习、原地蹲跳、起动步法及全场各个方向的步法跑动练习。运动结束后要积极主动地做整理放松活动,促使肌肉快速恢复,整理活动主要是对一些肌肉韧带进行静力性的拉伸和按摩、抖动放松,加速肌肉的乳酸代谢,加快缓解韧带和肌肉的疲劳感,促使肌肉恢复活力,避免再次运动时因肌肉尚未恢复而受伤

[9]

3.3 科学掌控负荷量

羽毛球运动要求中老年练习者的腿部、手臂甚至是腹部均参与运动,为了保证整个练习过程的协调和顺利,躯体的各个部位都要承担大负荷的运动量。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运动员急于奔跑接球或是急于跳起,就会造成身体某一部位负担的运动量过大,同时也增加了身体局部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中老年人长时间做同一个动作也会造成损害,例如中老年人重复练习挥拍发球动作,手臂就会因无法承受运动负荷而受伤;重复练习大力杀球,肩部的肌肉重复带动,会增加肩部的运动负担,因此进行羽毛球运动时要合理安排全身的运动负荷,各个部位所要承担的负荷量应均匀,避免身体局部出现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张跃聍.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6):9-10.

[2]郭赛.试论高校体育系羽毛球运动膝关节损伤的预防与训练[J].体育世界,2019(05):89-90.

[3]周志鹏. 神经肌肉功能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生物力学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4]张希妮,傅维杰,夏锐,刘宇.不同疲劳诱导方案对落地时下肢关节力学、刚度和能量吸收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7,37(11):48-55.

[5]王哲涛. 大学生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与干预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6]郑超. 功能性动作筛查在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7]鲁智勇. 橄榄球运动员侧切跑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及ACL损伤康复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8]李志兰.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03):92-94.

[9]孟林盛,李建英,郝慧栋.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前场蹬跨步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6):722-730.

作者简介:罗姣艳(1999-),女,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