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文化在小学语言文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杨时文化在小学语言文字中的应用

陈泽珊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353300

摘要:关于杨时理学思想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由于各自论题的主旨所限定,大多没有明确指出杨时理学思想的宗旨是什么,个别论著认为其宗旨是《中庸》说。本文认为“正心诚意”是杨时理学思想的宗旨之所在,而包括《中庸》在内的“四书”中的内容,都是他用以构建自己“正心诚意”论的材料。在杨时看来,“正心诚意”论能够有效回应当时的现实问题和理学面临的理论问题。同时,杨时作为“道学南传”的关键人物,他的“正心诚意”论也在后来的历史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杨时文化;小学语言文字;应用

引言

语文课堂以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语言和文字训练,培养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重要语文能力。对儿童进行语文审美品格的教育,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中进行美育渗透,将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高审美眼光和提升审美品格,在品读写之中涵养学生审美素养,体味大美语文魅力,让每一个孩子感觉到语文本身就是诗情画意的、美丽的,语言文字独具魅力,以致热爱语文学习,收获更多学习智慧和欢乐。如何更巧妙地在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美育呢?

一、重要性

杨时思想长期是被视作二程后学和闽学开端的,而杨时本人的思想并不是很受重视。如在思想史通识著作中,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在对二程思想作出系统的阐释之后,最后一节内容为“二程后学及其思想”,简单介绍了杨时和谢良佐两大程门弟子的思想;李敬峰的《二程后学研究》虽然花了很多笔墨对杨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重点还是在于二程思想是如何被这些弟子继承和发展的。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宋明这一时期思想的关注点更多地是聚焦在北宋五子和后来的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身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并没有提及二程门人;张立文的《宋明理学研究》作为宋明理学的研究专著,也没有对二程弟子有所关注。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中虽然提及了杨时为程门弟子,但介绍杨时主要是为了引出对于朱熹思想的论述。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二、美之创造:说写绘演,多元演绎美的精彩

艺术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美育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积累审美感受的素材,通过创造性进行思维和表达。中低段的小学生可以通过说、写、绘、演,多元演绎美的精彩,实现美的创造。

(一) 口头创作,传递语言之美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现文学之美、感悟意境之美的前提下,模仿文中优美语句进行口头创作,引导孩子想说、乐说、会说,为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逐步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培养创造性审美力的目的。如《水乡歌》,在感知作者对家乡赞美之情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歌颂家乡,让孩子先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再模仿课文口头创作。有同学这样说:“江阴什么多?旅游景区多,鹅鼻嘴、文庙、徐霞客故居、长泾古镇,玩了一处接一处,看遍江阴好风光。”这样的口头创作使学生领略文字之美,又能借助“我口说我想”传递家乡情结。可充分利用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训练,进行各单元主题的口头拓展练习,有效运用和延伸课内学习的知识。如“花”这个单元,开展“赏花·飞花令”课堂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学完课文后去赏花,感受花之美,并口头创作赞美自己最喜欢的花,玩起课堂飞花令,好词佳句共享,感受花之色彩丰富、形态各异。

(二) 写话创作,绽放思想之美

新课标指出:写话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情感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富有创造性思想表述的重要过程。仿写是写话的开始,是观察、想象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基础。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动笔,随心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后,进行一个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学着写篇小美文。孩子们想象力很丰富,有人这样写: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庇护伞。”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可爱的小乌龟就会躲在又大又绿的荷叶下尽情地嬉戏。小鸳鸯说:“荷叶是我的凉亭。”夏天天气酷热,五彩的小鸳鸯躲在荷叶下,惬意地享受阴凉。小天鹅说:“荷叶是我的排练场。”身材曼妙的小天鹅在荷叶丛中欢快地跳起了天鹅舞。孩子们在课堂中激发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常超乎我们的预料,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描绘在他们笔下绽放,美得令人欣喜。二、三年级的写作指导,也可以在学习课文后进行模仿创造,比如指导学生仿写《我爱自己的家乡》,表达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感情;仿写《我喜爱的小动物》,通过描写小白兔的样子和可爱、有趣的特性,抒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写人、写事,让学生感受社会之美、形象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意象之美、物态之美等。多种多样的仿作,引导学生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 绘演行动,展示艺术之美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天马行空、丰富有趣,喜欢用画笔描绘奇妙的世界。这给了教师很多新的启示:何不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这一独特优势和个性特点,让学生我手绘我学、我演我所乐,让绘画和演出展示艺术之美。在学了绘本《我爸爸》以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爸爸画出来,并用“我爸爸……像……一样……”这个句式来夸夸自己的爸爸。老师拿着学生的画故意提问:“这是谁的爸爸?”就有小朋友立即举起小手回答:“这是我的爸爸。”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画的不同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你的爸爸像什么呢?”“我的爸爸像狮子一样威猛,保护着妈妈。”“你的爸爸有什么特点?”“我爸爸的肚子像河马一样大,能一口吞下一只小象。”“你的爸爸脾气怎么样?”“我的爸爸经常要发怒,像一只大老虎让人害怕。”一问一答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模仿绘本语言,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带入学习,展开想象,创编属于自己的绘本《我的爸爸》,重点训练语言技巧,又升华了对爸爸的爱。课本剧表演也是孩子们进行创作的舞台。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四人小组配合表演,相当成功,尤其对“美好的礼物”理解得十分透彻,能联系实际生活发现挖掘美好,如严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送厚厚的棉衣是美好的礼物;参加植树护绿活动,是送给地球妈妈的美好礼物。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发展。

结语

总之,杨时文化在小学教育语言文字的应用一方面要用深厚的中华文化浸润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播,不断扩大杨时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让社会构建和谐局面。通过“书香校园”宣传活动,推进杨时文化在“中华经典诵、写、讲”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传统节日诵读活动、学生群体性诵读活动等工作,打造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蒋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9.

[2]宋卫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5):189.

本文系2022年度三明市书香墨香专项课题《杨时文化在小学教育语言文字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课题编号: sxmx202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