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

作者:陈宇豪

单位: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现代化STEAM理念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以及延伸,而这种现代化的育人理念也十分注重于跨学科合作。教师们则需要着眼于当前的科学教育教学现状,针对性的培养创新性人才,并通过对课程设计工作的有效改革及创新,来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而对于小学科学教育来说,课程设计的优化及升级也非常关键,因此教师们需要全面践行STEAM理念,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STEAM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设计

引言:

科学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程,为防止学生被动适应,老师必须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依据,以STEAM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指导与激励学生的过程中让其留有深刻印象,切实做到其多方面技能的稳步提高与养成。科学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更加突出,老师则必须以其现有的知识背景为依据,继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推动各专业融合和跨学科整合,切实做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STEAM 课程含义

STEAM实际上是五大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写,即科学技术(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技术(Engineering)、工艺(Art)和计算机数学(Math)。在20世纪50年间,科学素养观念由美籍的科学技术教育者所创立。起源于欧美的STEAM教学模式得到了全球所有各国教育者的广泛认同,并一贯主张促进国家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全面增强教育能力的基础。在未来的课程中,学生还涵盖了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而演变成新的"STEAM+教育"方法,并使课程整合的更加丰富多彩。STEAM课程一般将项目成为与课程联系的纽带,在完整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不但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思想,而且能够全面了解各项实际知识。STEAM这些全新教学模式既可以传授学校专业知识,也可以在课程目标中融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二、小学科学课程执行中出现的矛盾主要原因

(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学习欲望是学好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条件,学生唯有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形成了源源不断地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进一步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并在积极地自主的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但是,在讲述科普知识的过程中,部分老师为了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增加课堂教育内容的兴趣,因而造成了学生的科技学习积极性较低,不利于形成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课程资源有待开发

科学课程资源是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实践的最基本条件,通过积极开发建设优质课程资源,能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眼界,并不断丰富其认知。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过度依赖传统教材,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易于学生接受的课程资源,导致传统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性特点,学生难以增长见识。

(三)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教师间的互动与沟通有着重大的教育价值,不但能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情,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复习方法。由于部分老师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老师给出的方法问题又较为直白和简洁,并没有调动学生的科研探究主动性,所以久而久之,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就越来越少,学生也难以获得明确的方法指导,而老师们也很难抓住实际情况,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而学生们也并没有形成较好的科研学习行为。

(四)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科学实践锻炼机会,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从而促进其实践素养提升。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未能注重于开展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活动,而是选择了直观揭示实验结果,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学生的实践素养也得不到有效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采用STEAM模式下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当前小学的科学课程设计工作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有的教师直接利用传统比较老套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而忽略了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过于注重教学节奏,最终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实的矛盾,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们需要积极调整育人思路,关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以激发学生兴趣,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集体主义精神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各种小组分工,主动发挥个人的优势并为其他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一点对学生的优势互补以及互帮互助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符合STEAM理念的教育教学要求,整体的社会科学课程设计工作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

(二)鼓励学生自主动手

不管是小学科学教育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非常关键,而对于科学教育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教师也需要适当提升学生自主动手的比重,关注对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了解学生的自主感受,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结合教育STEAM理念积极强化学生对科学课程的重视以及理解,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灌输机械性的内容。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确保学生获得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探究与影子相关的知识问题时,教师则可以着眼于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照射角度之间的相关性,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实验材料,并鼓励学生与学生自主地分析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以确保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

(三)灵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重视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包括视频、声音和图像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媒介。要让学生留有深刻印象,主动自觉的掌握不同的基础知识,老师一方面必须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必须合理扩展和延伸不同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格局,集中学生的精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同的科学知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个人的生活实践进行研究和复习,这一点可以有效的营造精彩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二十一世纪,STEAM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灵活应用STEAM理念将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具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在学校未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优势地位,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田秀兰.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实践研究[D]. 宁夏大学, 2019.

[2]魏朝养. STEAM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实践和反思[C]//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