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关爱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少数民族地区关爱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

王重权

隆阳区瓦房乡中心幼儿园   邮编:678009

摘要:幼儿的社会性是由七个因素组成的,即社会技能、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情绪。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为了关爱这些留守幼儿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本文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亲子互动、建立合作机制以及落实心理干预的措施来关爱留守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爱;策略

引言:留守幼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幼儿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特别是留守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交环境和社会经验,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关爱和支持,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分析

(一)留守幼儿的心理状况

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幼儿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密的亲子关系,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另一方面,留守幼儿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没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态度观念,比如在与他人交往中可能表现出过度依赖、孤僻、自闭、易怒等问题。

(二)社会性发展缺陷的表现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幼儿因长期缺少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交流,易出现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害羞、孤僻、依赖性强、沉默寡言、自闭、社交技能差等问题,甚至有些孩子出现攻击性和暴力行为。另一方面这些幼儿由于缺乏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容易表现出过度依赖和被动性。他们常常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缺乏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甚至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容易失去信心。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交往能力,更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影响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首先,家庭因素是影响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幼儿的家庭环境单一,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教育,导致他们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缺陷。其次,教育资源的缺乏也是影响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不足、学前教育普及率低,如缺少社交机会和文化交流的机会等,都影响了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留守幼儿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这也会影响到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们也会对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

首先,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加强家庭教育[1]。通过亲子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适当强调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还可以组织家庭团体活动,来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友爱互助、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氛围和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同时教师需要支持和指导幼儿的同伴关系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要为留守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创造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通过组织游戏、集体活动等,一方面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社会规则和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让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建立友谊和信任,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且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学会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最后可以组织家长会和社区活动,让留守幼儿的家长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和成长,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尊重他人的环境,让留守幼儿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三)性别角色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注重性别平等教育的推广,强调男女平等,消除对女性的歧视,以及鼓励女童参与各种活动。在幼儿园中,首先教师应该提供不同性别角色的模型,并让幼儿自由选择模仿或不模仿。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让男童扮演家务劳动者,女童扮演科学家等角色,以拓宽幼儿的视野,提高其性别角色的多样性认知。其次幼儿在游戏和玩具的选择上,不应该受到性别角色的限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玩具和游戏,从而拓展其视野和认知范围。最后幼儿家长在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需要组织家长交流活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消除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方面鼓励幼儿参与公益活动,让幼儿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例如:参观敬老院、清洁公园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教育幼儿尊重他人,鼓励幼儿关心他人,遵守规则,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在幼儿展现出亲社会行为时,要及时给予正向反馈,肯定幼儿的表现,激励幼儿继续发展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引导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2]。

(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家长应该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以此来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首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关心,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提高其社交技能。并且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建立规则和奖惩机制,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告诉孩子不良行为的后果,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其次攻击性行为通常与孩子的情绪有关,因此,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来帮助孩子应对负面情绪,例如:通过讲故事、绘画、玩游戏等方式来教导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最后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练习静坐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留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建议家长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关爱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和策略,努力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乔琰.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J]. 语文课内外, 2022(21):0287-0289.

[2]郭沁苑. 学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亚太教育, 2023(1):4.

本文为云南省保山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关爱留守幼儿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145ybkt01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