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

杨伟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中学  47220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是广大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领悟到了一些初中数学预习的方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关注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的点滴指导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要求。不能一味地说“把课本的某某页预习一下”,这对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可能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达不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

我觉得初中数学知识的预习,应在通览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①是找到并画出当节知识点,特别是基本概念、公理、定理、计算法则等;

②是根据课本中的“操作”、“探索”“思考”、“讨论”的提示,认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点;

③是重点研读例题,结合原有知识进行理解新授知识,然后能模仿例题做练习,从例题中寻找当节知识点的运用方法等

④是标注疑点,提出问题。在预习自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都有不解之处,而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去一味地钻研,疑难之处恰是需要教师解惑之处,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全体师生共同研讨得出结论。

2、精心设计的预习案是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保障

对于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据可依,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学;同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时有内容、有目标,小步快走,循序渐进。

3、鼓励质疑问难,自主学习与小组同学交流相结合

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针对预习内容进行有侧重的学习,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老师课前预习案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我觉得学生只有在思考问题时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与小组同学的合作交流能促进思维的发散与深入,这样才能体现预习的价值。

4、课前预习检查纳入学生数学学科的个人评价

对学生预习检查纳入学生数学学科的个人评价,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预习。具体做法是让科代表和组长每天早自习之前检查,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按好中差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考评(也就是按1分、3分、5分记入平时成绩)。刚开始时科代表和组长不怎么会检查,我就指导几次,让科代表和组长按我的标准打分。这样不仅减少了我的负担,也督促了学生学习,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学生每天预习基本能自觉完成。

5、学生带着预习问题听课

在经过学生自主预习后,每个学生或小组就会提出了当堂课的疑难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由教师讲解解决。整个过程让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自学预习、自我质疑、共同交流、教师解惑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求学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6、学生自我检测与教师针对性检测并存

学生在预习之后,可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演、纠错。教师根据学生暴露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这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二、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办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每个习题都事先了然于胸,提出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问题,最好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提纲的形式、绘图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微课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

2、标注预习法。

课前预习,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可以让学生,画出重点概念、关键语句公理、定理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印象,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些重点知识。

3、迁移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时用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原有知识迁移类比解决新问题。

4、尝试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反复的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来安排课堂上的难点突破环节,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方法。

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6、利用微课预习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微课随之进入学校的课堂.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微课具有互动性强,灵活多变,可实现反复播放、慢放、暂停等优越性.在过去的两年里,笔者利用微课指导初中学生预习数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迎春.“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04):92-94.

[2]王玉珏.初中数学“预习案”的设计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1(32):71-72.

[3]张佩平.初中数学如何挑选有效预习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J].学周刊,2021(21):73-7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36.

[4]郭利明.数字化学习理念下微课在初中数学预习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1(14):106-107.

[5]武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预习策略[J].考试周刊,2021(2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