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渗透

赵贝贝

淄博市淄川区曜华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强化了教师对小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重视程度,广大教师开始在美术课堂上创设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小学生切身体验、直接感悟美术信息与艺术滋养。因此,体验式教学掀开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崭新的一页,有效启动了小学生的认知灵光与生命律动,因而能够成为小学生主体参与、快乐互动、互助成长的核心素养发展基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

引言

现如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教学目标也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正式接受系统教育的开端,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体验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性

美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行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美术技能学习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及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感知艺术美、理解生活美,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如通过泥塑美工游戏,体验泥团的美感、趣味与可塑性。这类体验性美术手工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美术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大脑思维与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获得对美术学科的感悟与认知。然后再通过进一步深入的实践体验,加深感官知觉,及时调整与提升自己的美感认知思维,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取美术创造与成功的体验。

(二)体验教学要关注课堂教法的灵活性

新课改的美术教育目标对专业要求有所降低。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把培养、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放在首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安排、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成长的需求,注重在课堂体验教学中对美术教学方法的多维度体验和多感官尝试。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教学活动。如按美术学习的类型,可进行触摸式感觉体验、视听式情景体验、情感式审美体验、参与式活动体验、实践式创造体验、评价式交流体验、成功体验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主动对预设的教学方案及时做出灵活的生成、变通与调整。

二、体验式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契合性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小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剖析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而且,核心素养理念还要求小学生拥有高雅的情趣、高尚的品位、脱俗的爱好、雅致的兴趣等,能够成为美的发现者、欣赏者、创造者、传播者。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与具有突出主体性与实践性、能动性与发展性、开放性与自主性、拓展性与创新性的美术体验式教学不谋而合,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与兼容性。在美术体验式教学中,小学生能够获得自主观察、细心研究、开放想象、思维拓展、个性创新、轻松交流、快乐互助的主体实践空间,进而能够实现主体能力体系的全面发展与优质提升。由此可见,美术体验式教学能够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一个科学、高效的主体成长空间以及能力训练平台,切实展示出核心素养培养与美术体验式教学之间的契合度。因此,核心素养理念是美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总结,而美术体验式教学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实践开展。

三、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机械性地将美术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与讲解,导致学生对抽象的美术知识并没有深刻的认知。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理解,从而逐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教师就要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且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还能够将小学美术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美术教师通过多媒体以图片欣赏、音频剪辑、故事情节的形式,对美术课程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对美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重大意义产生更为清晰的了解与认知,以此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以合作促成体验

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对知识(学习的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是相对固定的、静止的,且具有被动性、封闭性甚至排他性。这一切都为学生主体增添了不少麻烦与障碍。学习主客体二者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合作体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互动获知的快乐。在合作体验教学中,美术教师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使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动起来、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材固有的教育功能和内涵,有机地融入合作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教学方法,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变为充满趣味性、开放性、实用性的各种学习活动。

(三)多方面引导材料使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每逢美术课,学生就经常性地需要携带各种不同的材料,各种硬度的铅笔、各种尺寸的画纸等,甚至纸张也有着多种类型:卡纸、手工纸、宣纸、牛皮纸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油画颜料、水彩颜料、水粉颜料等。学生的材料多由家长帮忙购置或学生自主购置,在材料购置及准备的同时,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对材料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课堂的不可知性,通常学生准备的材料大量多过于课堂所需,对于多余材料的处理和归置,一是丢入垃圾桶,二是在家中闲置,只有少数的学生会利用剩余材料在课下对课堂内容进行创造性挖掘和利用。因此,笔者以为,小学美术教师可通过多方面引导学生使用材料,激发其兴趣以及创造性,在课后利用剩余材料的基础上以及培养其兴趣和创造性的方向上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在剪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部分剪纸作品以供学生参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并利用课堂上剩余彩纸对书本、笔、水杯等学习、生活用品进行装饰,以此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材料的利用率,增加学生对美术科目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多元体验。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将一些新鲜事物融入自身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袁雅韵.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2):82-83.

[2]王涛.体验式教学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2):234-236.

[3]钱品花.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81.

[4]许文捷.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78-179.

[5]周傲南.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