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

谭俸义

广东省台山市鹏权中学 5292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学科受到高度重视,需要凸显出学科隐含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立足全面发展提高德育水平。高三阶段体育学科对于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提升运动能力和养成良好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研究中探索发挥体育综合育人价值的路径,拓展体育学科影响力,完成培育学生的任务。学校和教师都要发挥好作用,重视理论研究,在实践中采取科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教学项目的训练,在课堂上落实高效教学,使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在高三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强健体魄。

1.研究目的

体育学科是高中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新课标要求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强健体魄,注重在体育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等。高三阶段体育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年龄规律和运动能力,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建立起主动锻炼、长期锻炼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本次研究立足体育学科综合育人功能,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上,通过研究探寻在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措施。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德育水平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具有借鉴作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研究立足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要求通过体育学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体育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研究者进行课程与学生运动研究的目标就是从微观体育课程的实施领域总结出宏观规律,得出正确的学生参与情况统计,从而提高对教育实施环节的把握程度。研究中强调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相互融合,在研究中为现实教学实施和实践提供参考机制,对于教师课堂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获取有效信息

在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要通过观察法获取研究需要的有效信息,包括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教学方式起到的具体效果等,确保在研究中促进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深度融合,达到预定效果。在观察后教师进行反思,将观察记录到的各种内容纳入到研究中,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和指标,为研究进程的顺利推进做出贡献。观察中积累与育人相关教育信息,寻求德育教育重要切入点。

例如教师可以将观察法应用在所要研究的课堂全过程上,教师观察学生在队伍中的认真情况,对学生跑步、跳跃、打篮球以及引体向上等各个项目认真观察,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记录,为研究提供前提条件。教师利用观察法要注重效率,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获得真实的学生情况,在观察中也关注到个体差异,对于学生个体情况做到大致了解。在观察中融入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的考查,为利用体育学科育人奠定基础[1]

2.2利用调查法,针对个案调查

高中体育教师通过调查的方式探讨重点关注的学生对于不同教学模式的反应,分通过对学生课堂感受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素质教育下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和必要意义,深化对学生的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品质和三观方面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调查中得到启示,在研究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针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个别学生情况,对学生制定出针对性辅导策略。调查可以针对个别薄弱学生进行研究,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以100m跑步的有关教学为例,由于短跑的速度是否快速与学生的体重和爆发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和学生在跑步中体现出的意志品质和正确跑步姿势有关系,需要教师通过个案调查法进行研究,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跑步要领,也在调查中推进研究进程,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教师首先通过基础准备动作的教学,来对学生助跑时的姿势进行纠正,也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度和灵敏度,要明确告知起跑时手掌撑地的姿势,将虎口部位对向前方。对于已经尽全力跑到100米中点的学生,高中体育教师进行目标设置,将学生需要跑步所需要的时间不断缩短,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在可以达成的目标指向下完成短跑任务,最终通过高中阶段体育测试对于跑步的要求。调查结合目标设置+评价反馈,持续关注学生情况,在发现学生有意志力和运动方面的进步后进行鼓励,确保学生充分发挥出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课程中,完成学习任务[2]

2.3跨学科研究法,提取育人元素

高三体育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将其中的育人元素进行发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研究中教师注重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确保学生不仅仅学会体育学科方面的知识,也接触到其他领域育人理论,受到熏陶的影响,在体育课堂上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与意识。教师在创新中要注重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研究中注重提升体育课程的外延性,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探讨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路径。跨学科研究法需要教师不仅掌握体育学科内容,也对于其他领域有所涉猎,注重体育学科与领域外知识的内在联系,将这种联系发挥出来高效培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提升。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将劳动教育相关元素融入到体育锻炼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劳动锻炼的积极性。劳动教育可以改造体育课堂,体育活动可以包含劳动教育,两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为学生发展提供重要教育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将体育和劳动教育中的育人属性提取出来,在研究中向学生传递勤劳这个理念,将体育学科中喜爱运动、持续在课后进行努力的意识与劳动教育中勤劳这个概念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了解到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的联系,理清运动就是勤劳的道路,在增强个体活力中与劳动相结合,领悟出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等重要理念,获得全面提高。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自觉性提高,积极性变强

在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在教师各种模式和持续关注下,大部分学生学习体育学科自觉性得到提高,可以了解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意义,积极从事项目锻炼,能够在自律意识下进行高效学习与听讲,在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都个体的进步,人格和价值观上受到正面情感的激发。学生对于内心道德水平的提升更加具有主动性,可以认识到体育学科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塑造,拓展了体育学科教学维度与质量。结果显示多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具有重要帮助[3]

3.2德育水平提高,心理状态良好

在研究中学生德育水平得到提高,初步完成了教师利用体育学科育人的目标,学生在高三紧张复习中劳逸结合,活动身体的同时调整了心理状态,更加自信和具有抑制力,培养了重要精神品质。在运动中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逐渐产生持续运动的习惯,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体育学科问题,在锻炼身体中调节心灵,减轻学习压力与负担,也深入了解到学习意义,情绪更加积极稳定,研究中学生情感更加愉悦。

4.结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通过多种研究方式,与学生体育学习项目和活动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初步达到了研究目标,探寻了体育学科育人的正确教学模式与切入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都获得了提高,不断进步。针对研究提出建议,研究者要根据高三阶段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更加有吸引力的引导,争取将所有学生都培育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万果.浅析高考体育术科训练问题与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6):183.

[2]吴文革.浅谈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8(07):72-73.

[3]赵明聪.新课标背景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