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及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及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韩国东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波罗湾完小 655801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要求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条件发达地区,家长和教师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而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存在许多障碍;语言沟通能力是贯穿一生的必备技能,对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着一定影响。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应对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儿童童年时期是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构建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加以引导会影响以后整个成长阶段的语言文化能力。但根据现状来看,留守儿童的成长阶段的教育教学仍然不够完善,儿童在成长发展、身心健康方面随之相关的问题也正在凸显,导致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留守儿童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从小父母长期又不在身边,接受的关爱和教育引导更是几乎没有,长期性格和家庭的影响造成了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低下,表现为基本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语言理解能力薄弱。而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各种应试教育或是社会各界都比较注重儿童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其也是伴随着人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社会工作生活中,因此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更加应该注重学生表达聆听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建立良好的语言沟通氛围,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深层关注,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问题分析

(一)性格原因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心理和生活上长期不能够备受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心理上缺少依赖和安全感,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常年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喜欢,害怕或者是抵触与身边的人玩耍交流,长期把自己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入校园生活后,这种童年累积的心理压力一直存在不能被消解,而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还是会对学校同学和老师产生抵触或者是不信任心理,对校园活动更是排斥,依然是处于一个不善言谈的状态,不能打开心扉正常交流,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更是不能必备,性格上或许还会存在极端心理,越是严格的教育他们越不接受,长期受自尊心的困扰,对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造成了阻碍,不利于后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家庭原因

留守儿童大多从小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寄宿长大,家中成员不齐,爷爷奶奶不能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年龄和思想教育都存在代沟,即使对于他们生活中的错误也是不能正确引导,长期不能得到父母该有的关爱,和家庭的沟通交流距离也越来越远,孩子越来越任性,在进入校园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学习能力不强,对于教师的建议或者引导不重视,表现不积极,学习主动性不强,表现自我,甚至是在语言表达上使用不文明礼貌用语,表达能力不足,词不达意,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引起对教师的不尊重或是周围一切人际关系都不能很好地处理,长期处于这样的一个生活氛围,语言表达能力不断降低,不利于语言沟通能力的继续教学培养形成。

二、语言沟通能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分析

人与人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人们之间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沟通交流表达自己想法,见解和传递信息的一种生存的基本能力。九年义务的明确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流要礼貌文明,能够理解别人表达的内容,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新课改的背景要求下,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在日常学生交际活动中,可以聆听,表达和沟通,简单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交际活动中。小学生处于启蒙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语言等的教育很容易影响以后的小学学习,所以把握住小学生这个时期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客观条件限制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造成了阻碍,他们也会有自己美好的未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1]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是留守儿童表达展示自我的关键部分,由于留守儿童内心长期自闭,不善于表达,无法勇敢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活跃课堂氛围,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肯定积极引导他们,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让学生不再畏惧课堂,轻松的课堂活动就会培养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关注自身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这也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整体效率

[2]

(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由于地处环境的缺陷以及教学资源的不够充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新媒体教学或是电视广播等的媒介,充分做好小学语文教案备课,真正把握现代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制作PPT、播放图片或者影集等教学方式结合课本教学,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获取外界学习资源的方式和空间都比较少,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统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加热爱语言课堂,积极参与课堂,但新媒体教育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样容易让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教师可以引导通过观看视频等的方式提出问题或者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的方式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通过深刻的理解更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三)鼓励儿童主动展现自己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大多心理上都会存在自卑或者不能打开心扉和别人交流,传统的教师角色都是严格严厉,留守儿童很难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不敢或是担心自己在沟通表达方面被人嘲笑或者是被老师批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有耐心的教学引导,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鼓励学生主动勇敢的展现自己,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是不能很好的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内涵,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的态度,再加之引导才能使学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断的热爱表达,增强与老师,同学或是家人的语言沟通能力,在以后的小学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展现自己,激发学生更多的可能性[4]

结语

综上来看,语言沟通能力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项基本且必须掌握的生活生存能力,会对小学生的整个童年或者以后人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教育教学需要对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对于他们来说,首先克服的是长期的自卑自闭的心理,其次是良好心态的培养主动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中,在校园里感受童年的意义,热爱学习才能打破语言沟通能力的障碍学习,更好的提高语言沟通能力,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培养更强的信心,才能为以后人生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金云生.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教育[J].科学咨询,2019(22):21-22.

[2]周家玉.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及小学语文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2-12,13.

[3]王美琦.对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小学,2020(11):213
[4]俞璐,爱心浇灌,花自盛开--浅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爱[J].情感读本,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