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活动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2
/ 2

校外活动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秦善斌

句容市天王镇社区教育中心 江苏镇江句容212441

摘要:随着国家对校外教育的重视,校外活动中心已经成为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其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场所。本文站在校外教育角度就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和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成功开展的各项活动作为示例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并提出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校外活动;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为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的主战场,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校外活动中心这个平台来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收获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创新能力培养理念通过一系列举措渗透在实践中。具体概括为:

(一)聚焦实践活动,强化创新体验

实践、体验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为积累创新经验创造条件。校外活动中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群文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创新经验,体验创新成就。我中心配备了陶艺工作室,让学生每到周末就来工作室“享受泥土芳香,体验陶艺乐趣”。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普通的泥巴做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而且乐此不疲。

(二)营造自由空间,放飞创新梦想

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校外活动中心的教育活动内容上的开放性和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性,以及师生关系上的民主性、平等性等特点,为青少年想象力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无限空间。在机器人工作室中,给学生提供乐高套材,老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搭建技巧以后,就让学生自己根据想象和任务设计机器人,有很多小朋友设计的机器人非常巧妙。通过创意培训,中心机器人代表队在全国机器人竞赛中屡获佳绩。

(三)坚持启发诱导,激发创新潜能

青少年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最佳年龄段。针对青少年的创意关键期,坚持启发式教育,最大程度激发蕴含在他们身上的创新潜能。在绘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断引导,孩子的无限创意被激发:画一个简单的时钟,加上一些简单的线条,通过孩子们的创意,就融入了时空元素,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从参加科幻画比赛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二、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一)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应该以特色课程、兴趣小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竞赛等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色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特色课程和兴趣小组的教育不受新课程标准的限制,没有升学和分数的压力,完全建立在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基础上。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放飞孩子想象力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创新想象,给他们挥洒创意留足了空间。围绕着提高青少年创新素质,中心开设了清华少年小小科学家培训课程、小鲁班工作室、乐高机器人工作室:少年棋院、模型、美术、合唱、武术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项目秉承青少年活动中心“拓展活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理念,以“做中学”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启智、启心”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感受创意乐趣,培养创新才能。每到周末,信息中心免费为孩子们开放,里面安装了电子杂志、方正图书系统、绘图、动漫制作、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程序设计等应用软件,可针对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从中发现和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信息中心成立以来,学员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屡获佳绩;还有多位学员因为这方面的特长获得大学保送和自主招生资格。因为没有升学压力,老师可以静心创新教育方法,学生也不会因为分数不理想而自卑,可以发挥想象去创作。在教学的时候不断鼓励大家,要以兴趣为动力,坚持就是胜利。

(二)综合实践活动

青少年创新能力不是通过知识授受就可以提高的,它更需要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培养。因而教育应该给青少年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与乐趣,积累经验,创新方法。

校外活动中心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激发并展示青少年的创新才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辅导老师不断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研读无字书”。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学员们学到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员们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随之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动中心通过开展众多综合实践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主题竞赛活动

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度的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提高了儿童创作的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主题竞赛举办的目的是鼓励所有孩子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而不是通过评奖甄选个别特长生。以特色课程、文化体艺、主题竞赛、综合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素质,在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通过兴趣小组教育、实践体验活动以及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让青少年置身于校外活动中心精心营造的创新素质的启蒙教育氛围之中。

三、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体会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在“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优势,需要正确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和引领。就创新能力培养来说,吸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蒙台梭利的少儿教育理论,参考了韦钰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计划,结合国内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将其整合进课程之中。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这一判断可分为两个层面来诠释。一是先进教育理念对行动的指导,首先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改变上。校外活动中心课程设置与活动设计上借鉴国内外教育理论,根据社会迅速发展和青少年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二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多情况下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师的身教往往比言传对学生影响更为深远。只有自己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不断突破创新,我们才能期望学生形成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提高其创新能力。

结束语

作为校外活动中心始终追求的教育目的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行为,而要确保其连续性,就要有良好的组织制度给予有力保障。校外活动中心需坚持公益性原则,经费和设备虽由财政给予保证,但也仅够满足中心日常工作需要。要使校外活动中心的特色工作蓬勃发展,要发挥好校外机构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就还需要社会更大的支持力度,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如设立创新基金,提高待遇,奖励先进,加强培训等,激发起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做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周静.校外空间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科技教育.2021增刊

【2】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3】陈百桦.少年儿童创意素质培养的摇篮[C].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