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工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幼儿美工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

盛有香

江苏省高邮市直机关碧桂园幼儿园             225600

摘要:在美术创作中,教师要合理地融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在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工;传统文化;实践探析

引言

美术创作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制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幼儿更喜欢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术作品可以使幼儿真正地体验到现实的生活和艺术,并且通过实际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协调能力、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创作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创作中,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幼儿在初级教育阶段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1.创造情境,以实现多种活动

千篇一律的美工活动主题及教育场所容易让幼儿失去创作灵感,因此,为助力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在美工活动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创作与发展。例如,京剧脸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妆容,每个历史典型人物都具有一个谱式,且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在美工活动“制作面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融入“京剧脸谱”文化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放映课前准备好的脸谱图片或者京剧视频,让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奥妙,并引导幼儿在硬纸壳上绘画脸谱,添加颜色,以此发散幼儿的思维。幼儿在制作脸谱时可能感觉枯燥,对此,教师可为幼儿播放合适的剧目,为幼儿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生的认识与创新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及色彩的颜料,让幼儿根据创作的作品选择对应的工具及原料。教师还要在活动过程中讲解工具及颜料的用法,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对色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不但能拓展幼儿的认知面,还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除了蜡笔及水彩笔,教师还要准备棉签、纸杯和树叶等材料,为幼儿绘画提供丰富的工具,这种方法能提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绘画技能的提升,从而画出具有特色的作品。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工具,刺激幼儿的创作热情,让幼儿的学习思维得以打开,能积极运用手中的工具完成作品的创作。比如,在让幼儿制作爆米花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播放玉米成熟的画面,并让幼儿观看我国传统男耕女织的收获场景,使其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再让幼儿观看我国传统爆米花的制作方式,使其了解了爆米花的制作过程。在准备工作结束后,教师再让每个幼儿制作一个爆米花桶。这种具象化操作方式能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认识到粮食耕种及收获的不容易,了解传统耕作方式及爆米花的制作方法,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幼儿在制作完爆米花桶后,教师可让幼儿在爆米花桶上涂抹颜色,让爆米花桶的色彩更加丰富,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当善于让幼儿用眼睛发现世界,带领幼儿走进情感世界,让幼儿对事物有更加丰富的理解。在美工活动中,教师不能要求幼儿作品均具有标准化特点,因为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及操作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充分思考幼儿个体差异。幼儿经过努力后,可创作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这时的幼儿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及鼓励,教师应当肯定幼儿的作品,客观评价幼儿作品的内涵,提升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进步,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让幼儿制作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形象,并为作品添加颜色,上色后,再让幼儿将作品放在阳光充足的位置晒干,最后让每个幼儿与自己制作的作品合影。这种动手操作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的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美工活动中制作出更多形象丰富的作品,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3.幼儿与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

首先,教师应当多去关注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灵活导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礼仪教育为例,教师可组织幼儿编排和参与有关礼仪的实践活动,借助话剧表演、儿歌演唱等载体,在轻松的氛围下,逐步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是对幼儿的礼仪认知进行启发,另一方面则是对幼儿的实践进行引导。这期间需要发挥幼儿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家校在共育的基础上,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其次,进一步利用好各项活动,包括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活动、主题活动、节日活动等,结合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目标,有秩序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全过程关注幼儿的体验反馈和幼儿的需求反馈,并整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使整个活动过程能够带给幼儿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趣味性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传统手工实践活动、家园交流活动、曲艺文化活动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文化、了解家乡,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也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最后,利用好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民间体育的导入,一方面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传统文化的融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教师主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在这过程中,一是要强调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二是要深化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包括拔河比赛、跳格子民间游戏等。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始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幼儿的立场思考教育方案,为幼儿创建良性成长的环境。同时,多去收集幼儿的相关信息,关注幼儿喜欢什么,基于幼儿的语言反馈、行为反馈、情绪反馈做出总结,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此外,也要注重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交流,使幼儿的成长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反射出幼儿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幼儿未来的光明道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美工活动应该源自儿童的发现、好奇和兴趣,活动的生成应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教师对儿童想法的充分理解。幼儿有了经验的积累,在活动中才能更具创造力,更有想象力。

4.应用传统手艺

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可以代表我国文化、体现我国文明特色的传统手艺。这些手艺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如陶艺、绘画、木艺等,蕴含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值得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幼儿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应用和渗透这些传统手艺,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帮助幼儿在锤炼美术技能的同时积极地学习传统文化,最终带动幼儿教育工作的进步。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想进一步借助中国传统手艺来进行有效的美工教育,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具体的幼儿美工教育课程,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具体的美工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将其中与传统手艺有一定联系的部分进行优化。这需要幼儿教师进行细致的学习,掌握传统手艺的特点,以此来开展工作,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手艺,学习传统文化内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进行美术创作之前,教师要认识到美术创作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意义,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活动的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婕.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教师支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曹姣.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