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新工科”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曲艺,黄莹,张瑛

吉林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面对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促进创新驱动的高校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一直是高校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机械工程学科人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已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提高,就业形势越发紧张,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制约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高校人才供需矛盾的出现和加剧,同时,研究生就业观念、择业观念和就业心理等问题也越加凸显。为了使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择业观点能够更好地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本文以“就业能力”为切入点,从研究生辅导员的视角,探讨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机械工程学科人才思想政治观念,对于推动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是国家和“两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2014年,国家重新将大学生就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推行大学生就业促进方案,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有无数的研究生涌入各个省市的人才交流市场,各种求职网站上也不乏研究生,但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寥寥无几,还会出现不少研究生失业、工作不如意的情况。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人才则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源泉。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处于较高的水平,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能否自觉承担责任,在社会上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并将自身学习理论与工作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形势。当前,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就业创业能力教育已经涵盖了从初中到大学的一系列正规教育,并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我国也十分重视学生就业情况,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就业创业”基础课,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由此也可见国家对就业创业能力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工科实践教学仍面临一定的问题,亟需创新改革。因此,如何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高,促进高校人才就业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了“新工科”理念。新工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和社会的有效结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若不能提高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效解决工科研究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就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是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和岗位数量都有所增加,而工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多数的工科研究生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都要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所以单位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等,这给工科研究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工科研究生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工科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有利于充分利用人才的效率,为社会发展、民族富强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从就业角度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观念,为实现“中国梦”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贡献。

2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业务要求

2.1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一,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全面、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掌握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行业内的业务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能深入分析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排除工作中的障碍

第二,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具备基本的人文、历史等多元的知识结构,懂得中国传统与世界文化的精华,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由于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我国理工类高校存在着偏重学术、轻人文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分化,使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将极大地扭转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单向取向,使理工类高校培养出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储备和健全人格的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1]

2.2扎实的实践能力

第一,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熟练掌握理论运用能力。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把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地发现工程问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在工作中排除各种困难和障碍,并最终解决问题。

第二,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精通工程操作能力。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具备熟练运用工程技术的基本设备的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操作更新工程装备。能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试验,提出试验假设,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试验操作,得到实验结论,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2]

第三,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在工程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是一种从零开始的创新能力。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应在一定的工程技术、经费等条件的制约下,有创造性地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可行的措施,以达到特定的工程目的。工程设计能力能够充分反映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在机械工程专业中所具有的严谨逻辑和定向思维的能力。

2.3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一,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拥有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种问题和难题层出不穷,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要具备远超常人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并能保持乐观、冷静的心态。就业之路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唯有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求职之途上获得成功[3]

第二,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后期的发展,工科研究生的学习期限也由原来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工科研究生应当具有随时随地积极学习的自觉,能够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进行学习,并能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拥有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与不断变化的知识和社会需求保持同步。

第三,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要自觉承担起为国、为民的崇高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包括自我、家庭、他人和群体的责任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校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更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一种职业的心态对待工作,保护环境,保护国家财产,不被金钱或利益所迷惑,始终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牢记于心。

3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3.1健全高校就业工作机制

第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高校就业辅导机构,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明确“职业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融合育人理念,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规划意识,显著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能力。一般来说,各大学都有专门的研究生工作部门,比如研究生院等,它们的下属部门应该包括专门的工科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也可以在工科研究生专业部门以外的地方设立。当前的体制下,高校对机械工程学研究生部门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和科研学习上,而忽视了高校对机械工程学研究生的学习动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备,这就造成了高校对机械工程学研究生的职业发展管理上的缺陷。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应加强对机械工程学研究生就业的组织和管理,一方面要完善机构,建立领导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增强部门主管的荣任感;同时,要有专门的员工,要不断地改进绩效评估体系,对业绩指标达到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这样才能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

第二,加强高校对机械工程学研究生就业辅导工作。一方面,高校对机械工程学研究生就业辅导机构要承担招聘信息、培训信息、培训笔试、面试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工作,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大环境,为机械工程学研究生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就业指导机构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

3.2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指的就是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多元化的,包括人才数量、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因此,高校应当依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当前,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衡量地方院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考核目标科学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各地的大学必须对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一方面要与当地政府、企业等部门联系,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掌握当地的人才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当地地区是研究生最重要的就业地区;同时,各地高校要对近几年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调查,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适时的调整培训对象,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3.3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人民,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立德树人”的观念,正确理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位与功能,是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改变对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态度,特别是忽略了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加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道德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因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开设线下与线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可以从相关书籍、专家访谈、问题征集等多方面开展筛选和比较,研究建立有特色、有广度、有成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供全体同学学习。邀请专家开展线下培训讲座,注重培养积极就业观,将就业育人理念融入互动问答中,内容涵盖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求职技巧指导、法律问题解读、职场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同时能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普遍性、专业化就业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政治立场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具有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品格;第二,发布线上咨询系统,开放线下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在现有服务咨询室建设基础上,搭建有特色的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应用软硬件相结合的特色职业生涯指导模式,承办精准化、个性化、高质量的学生生涯教育指导服务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线下辅导服务。同时,建立就业指导常见问答库,开展线上自助咨询功能,最终实现构建功能完善、界面美观的线上咨询系统;第三,注重校内与校外的实践训练体系构建。依托校内和校外的多个实习基地,确立独立的教学大纲和独立的教材或训练指南,对分数进行单独计算,建立一个完整的训练环节的评价系统,便于跟踪考察和改进。以设计性、综合性、创新应用性实训或课题为主的实践训练,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实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3.4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对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进行心理辅导。研究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存在着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这给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择业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针对研究生在找工作时所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进行的心理咨询。高校要根据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特点,利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进行心理咨询。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可以采取心理健康课、心理讲座、集体心理培训等形式,例如采用集体培训的方法,将现代企业对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素质要求传达给学生;针对个别的特定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在线咨询,组织心理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调整工作心理,消除心理误区,提高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树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

第二,注重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就业技巧指导。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要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有一定的应聘技能和方法。择业是一种艺术,求职技巧和方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求职技巧和方法的指引主要是收集和整理招聘信息、准备推荐材料、面试技巧和技巧等。在招聘中,面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招聘会的方式来培训和指导学生的面试技能。面试技巧包括:应聘者的语言技巧、肢体语言的使用、应聘者的提问技巧、应聘者的着装打扮、消除紧张的技巧等等。此外,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加强对传统职业技能的培训之外,还应加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对职业适应、团队合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可以说,在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对求职技能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对其技能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对以后的事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4总结

当前,随着我国工科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越发严重,其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既受到政府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其就业能力、提高其思想政治观念和适应新形势提供了参考意见,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浚.大学教育环境论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2]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张星.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2,11(05):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