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

王元芬

安顺市第六小学,贵州省安顺市,561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推进,社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即对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地位,接着研究了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教学地位;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锻炼小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思维能力培养和活动经验积累,提升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这一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下文即对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学地位探讨

数学是与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紧密结合的科学,是人们在定性把握世界、定量刻画世界,抽象概括世界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及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现实生活。其基本元素包括数形、算法、机会、变化。而小学数学则属于基础性教育课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准确表达个人思维过程,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在小学阶段所展示的数学学习内容帮助小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小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大纲中指出,数学学科肩负了启蒙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精神,因此小学数学占据了基础性地位,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学科,还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教材,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加强数的认识、学习四则运算方法、掌握图形及长度基础计算公式、涉猎单位转换等一系列数学知识,为初中数学和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问题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扎根于现实,并与现实的应用场景息息相关。现代数学指出,人们应当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事件,运用数学这一语言对世界进行阐述。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数学教学,要明确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应当是被动吸收过程,而是应当以知识经验为前提进行数学体系重构,、因此小学数学更多的是通过做游戏设置教学情境,推动抽象数学关系转变为生活熟悉事例,引导小学生主动学快乐学。总体上看,小学数学教学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帮助小学生全面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问题导向式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述、学生聆听这一固定教学模式,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更加关注的是积极主动、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氛围营造,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挥内在想象力,加深知识理解。问题导向式教学构建了独特的教学情景,学生是情境主人,逐步分析问题,剖析解决思路,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为基础设置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则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学习、问题思考、情境解决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问题导向式教学所具备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占据着基础性地位,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小学生探究简单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尝试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解释个人思考过程,衡量问题解决方式的合理性。以问题为核心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开始思考,这种个性化学习以及协作性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将数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首要特征是问题化,设计个性化问题、创设针对性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问题意识。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教师在问题设置和情境创设期间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避免课堂教学环节偏离主题,确保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具有自主性特征,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自由空间,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进;该教学法具有探究性特征,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新情境和新任务都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或是独立完成,或是通过沟通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完善知识体系。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充分满足了新课标对小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从技能学习、思考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情感态度锻炼这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其核心为问题,教师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开展思考,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协作性学习,将数学基础知识带到问题中,发挥创造力,找到解题办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本质。数学结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属于工具性学科,与生产生活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具,为人们探索深层次问题提供了途径。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与数学所具备的工具学科本质相符,既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生活洞察力和技能应用力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逻辑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运用策略分析

(一)创设关联性强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当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增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教学情境,同时提出与情境相符的导向性问题,让小学生在感受前进的过程中加深问题领会,带着分析问题的意识,展开下一步数学学习。通过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师发挥了促进者、帮助者的作用,学生成为数学信息加工中心。情境的设置、协作环节的开展、师生对话的加强,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在协作沟通过程中构建更加牢固的数学知识基础。以《位置》一课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课件,依托多媒体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课件中融入与“位置”相关的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引发小学生对“位置”这一数学问题的思考,引导小学生探究确定图中位置的有效方法,这种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情境的设置,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增加小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导入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力

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应当提出有价值、有实用意义的教学导入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使用问题导入的策略,数学教师应当从教学实际情景出发,以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提出具有挑战性、难度适宜的问题,在导入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由浅至深、由表至里的原则,让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挥思考能力,探究问题的根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问题,例如开放型问题、封闭型问题、半开放型问题,让小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知识学习感悟。具体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遵循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提炼问题,将教学内容变换为具备思考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教学的重难点;第二,给予提示,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强调,让小学生明确问题,根据学生课堂回答情况给予学生指引,循序渐进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第三,分析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后,学生逐步融入情境之中,对个人所处情境的角色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研究找到问题方向;第四,明确本质,小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发现问题的本质,弄清楚数学问题属于发现型数学问题还是应用型数学问题,明确问题的基本条件,为进一步探讨奠定基础;第五,明确范围,分析问题是否与其他问题相关,对问题进行分解,找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以《观察物体》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课前准备不同类型的几何玩具,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接着提出问题:通过对不同的几何玩具进行观察,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怎么对玩具进行分类?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提示,观察几何体有几面、几何体的面是否平整。带领学生亲手触摸几何体,抓住问题的中心,发现几何体的异同点,抓住这一本质对几何体进行分类。这种逐步推进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探索欲,小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营造轻松的师生互动氛围,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氛围,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问题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师生之间评价交流活动的开展,有效减轻了师生间的隔阂。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主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快速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给予支援。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若问题无法快速解决,且学生提出了新问题,那么教师就将发挥引导的作用,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推动问题快速解决。在师生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为教学活动方向提供了指引,整个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贯穿始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支持学生融入至课堂活动中,各项学习环节的设计具有活泼性和趣味性,教师不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灌溉者,而是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以《扇形统计图》课程学习为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导入社会调查问题,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小型社会调查,以调查信息数据为基础,绘制扇形统计图,绘制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小学生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总结调查结果。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讨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小学生逻辑探究思维。

四、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小学数学是基础性课程,传统教学视角下的数学课堂停留于听、讲、练的基础层面,小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全面思考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7):225-227.

[2]胡定兵.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02):85.

[3]张向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1(20):57.

[4]李博.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33.

[5]张彩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9):89-90+93.

[6]饶芳萍.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改进[J].文教资料,2019(34):189-190+212.

[7]潘军义.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35):68.

[8]吴丽丽,卢成会.行政管理专业问题导向式教学探索与反思——基于公共经济学课程视角[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1):173-175.

[9]齐雪,才治军.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