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体育学生的考前心理疏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中考体育学生的考前心理疏导

阳虹

四川省华蓥中学  6386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教育的加快发展,中考体育是我国教育部针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的体育改革举措,牵动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中考体育采用项目分数制,计入中考总分。随着中考体育升温,学生升学压力增加,有的学生将压力变动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心理压力沉重,导致中考体育表现失常,影响中考成绩。因此,在中考体育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难关,轻松应考,放下包袱,考出理想体育成绩,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关注与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中考体育学生;考前心理疏导

引言

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强身健体,养成锻炼习惯和性格,提供锻炼时间,减轻学业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然而,时至今日,中考下体育教学的发展似乎已经偏离了初衷。体育课变成训练课,学习内容单调,教学条件单调,学生参加体育课但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向学生推销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包括当前中考体育教学演变的内容和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和体育课程有效性,为他们提供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1中考体育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心理疏导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专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首先,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总是被别人爱着、宠着,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思想或者极端行为。其次,中考体育是中考大战的第一战,学生们都想用最好的状态考取优异的成绩。一旦在这一场考试中发挥失常,没有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极有可能会影响后面文化课的考试情绪。倘若出师不利,恐怕从家长到教师到孩子本人在心理上都会产生不可抑制的负能量反应,调整不好甚至会发生连锁反应。其负面效应不可小视,所以中考体育考前对考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非常有必要。再者,中考体育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要求体育教师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应对方法,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和调控心理状态,消除他们紧张焦虑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调问题,将学生的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应试水平,树立考试自信,以不变应万变,积极向上地参加考试,取得理想成绩。

2中考体育考前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

2.1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

中考体育新规出台的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严格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对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要以中考体育新规为基础,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服务,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上。由于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执行者都是教师,而学生则是作为课程参与的主体而存在,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老师首先要对体质健康提升要素进行分析,按照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符合教育发展的教学内容,提升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由于初中生作为个体在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研究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身体发育情况、运动能力、生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差异,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制定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策略,就很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当,引发各类矛盾和问题,最终适得其反。结合中考体育新规内容,以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综合考量初中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针对性地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再下滑,为了避免学生的体质健康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必须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给予学生的健康与升学率同等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借助中考体育新规出台的契机,创新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初中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强化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2.2建立融洽关系,调动学生参与性

由于中学生自身心智发育不成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经常与教师对着干。但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被迫学习的效果是具有较大差异性的。体育课主要的特点就是学习与实践,针对青春期中学生来说,体育课枯燥无味,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深入了解中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拉近距离,就需要深入学生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比如,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体育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跑步,当有的学生坚持不下来时,就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信任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同时,定期开展比赛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好胜心。当学生全身心信任老师,就可以放下自身的戒备心理,主动跟紧教师脚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教学任务就可以快速完成。体育教育针对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还有学生的心理。只要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就会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3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探寻体质健康教学新出路

随着素质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推广和落实,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探寻体质健康教学的新出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行之策,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自由活动的模式,而个别同学由于自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经常选择缺席体育课程,体育老师对缺席课程的同学不闻不问,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每况愈下。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诸多问题,导致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从根本上影响了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考体育新规的出台,既增加了体育考试项目,又提高了中考体育分数比重,将体育教学重新拉回到师生的视野中,基于中考体育新规出台的背景,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成绩也就是提升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探寻体质健康教学的新出路,在于丰富体育课程训练项目,及时更新活动训练评价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实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借助丰富的体育项目,例如武术、游泳、健美操、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远和跳高等,多样化的训练项目,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潜在热情,有效提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在中考体育新规的指导下,加强对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既提升了体育中考的成绩,又提升了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中考体育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合理的分析问题、有效的疏导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浩.体育中考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与训练[J].田径,2020(5):60-61.

[2]赖巍.体育中考首项失利的理性对待———记小李体育中考首项失利后的心理疏导[J].体育教学,2019,39(4):79.

[3]李安霞.加强体育锻炼 促进身心健康:论开展校园体育锻炼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21):224.

[4]江文忠,李宁川.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体育视野,2021(12):65-66.

[5]李章杰.中考体育制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体育风尚,2019(1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