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推动高效——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优化作业,推动高效——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分析

徐涛

(广东省珠海市梅华中学,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作业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作业往往与课堂教学处于分离的状态,其巩固、提升、拓展等多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作业量大、形式单一、内容较为局限等问题影响了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新教育形式下,拓展作业设计思路、优化作业设计形式、丰富作业设计内容,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化设计;高效课堂

前言: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方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领悟双减政策要求,拓展作业设计思路,优化作业设计方法,拓展作业设计的内容,通过多元化作业充分展现出初中数学学科特征,同时通过系统的作业设计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综合质量的提升以及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拓展设计思路,凸显学科特征

应试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相对局限,教师的思路往往制定在作业的“巩固”功效上,对作业的提升、拓展等方面的功能研讨相对较少;不仅如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往往也没有凸显出数学学科的特征,部分教师甚至还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布置数学作业,导致数学作业呈现出机械、重复、无效的现状,影响了数学学科教学的综合质量。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特别是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对于数学作业的认知产生了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作业设计的思路也开始逐渐拓展。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从传统单一的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思路,向多思路方向发展;首先,预习作业必不可少,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加,内容的覆盖面逐渐变大,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能够为学生搭建了解知识的平台,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其次,随堂作业的设计也非常关键,随堂作业要趣味化,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合,一则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二则检验、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三则推动课堂进程,明确后续方向。第三,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坚持多元化思路,基础作业衔接随堂作业、提升作业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实践作业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

基于上述思路,在后续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情,拓展作业设计方法,丰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内容,多措并举,达到优化作业的目标,从而提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综合质量。

二、优化设计方法,打造多元作业

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已经拉开,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达到满足学生数学作业需求的目标。

首先,作业设计方法要灵活,比如在预习作业设计中,教师可采用微课引导的方式,在课前几分钟时间,借助数学史、数学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勾股定理”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借助几分钟的微课,将毕达哥拉斯、商高、赵爽等探索勾股定理的相关史料轻松、趣味的呈现出来,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为后续的学生自主探究埋下伏笔。

其次,随堂作业的设计也要多元化,结合学生特征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分层作业分为学生分层、作业分层两方面;其一,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基础的强弱等进行分层,分为ABC三层次然后分别制定不同的随堂作业评价标准。其二,作业分层,充分借助智慧课堂的便利性,将数学作业按照不同难度进行分层设计;最低难度的作业可以包含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运算等,通过趣味闯关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根据第一层次的作业完成质量决定后续作业难度的设定。如此通过学生分层、作业分层的方式,实现数学随堂作业的优化。

第三,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多样化,将基础作业、个性化作业、探索作业等融入到学生作业活动中。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设计了分层次作业,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基础作业中包含了教材中比较简单的知识,比如“某数的5倍加上3的和”等比较简单的列式计算等习题;提升作业安排了找规律填空等形式的作业内容,比如“2、4、6、8……(第n项是多少)”;探索型作业包含了“火柴棍游戏”活动,比如“4根火柴可以搭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按照同样的方式搭成两个、三个……正方形,那么用去的火柴棍的数量与正方形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图片引导的方式,在观察、分析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本质,为后续方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如此,通过多样化的课后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质量,而且能够在分层次练习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数学课堂活动、作业设计等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丰富作业内容,提高学生能力

丰富作业内容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提升,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从教材内容逐渐向生活以及其他学科拓展,通过生活化问题的融入,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通过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入,为学生搭建融合学习的桥梁。

比如在其他学科内容融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则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的内容,像数学与音乐结合、数学与美术结合、数学与物理结合等。以数学与音乐结合为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将数学课堂中的重难点知识呈现出来,比如rap等形式。再比如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以物理问题为桥梁,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搭建桥梁。

除此之外,在内容拓展中,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类总结,然后在课堂中分享,实现个性化作业、高效作业。

如此,通过多样化的数学课后作业,不仅降低了书面作业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而且拓展了学生思路,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了高效作业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内容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立足双减政策要求,在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特征入手,拓展作业设计思路,为初中生搭建多样化的数学学习平台;同时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方案,丰富作业内容,借助课堂内外作业平台,实现高效作业、灵活作业的目标,多措并举共同改进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凯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06):69-71.

[2] 陈于青.控量减负  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学数学,2022(24):71-72.

[3]郑珊.“双减”视角下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对策分析[J].理科爱好者,2022(0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