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科学准备——探索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幼小衔接,科学准备——探索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

简小玉

南靖县靖城中心幼儿园  363600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智力成长和学习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小衔接可以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教师应该加以帮助,以便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重点是要充分利用家、园、校之间的互动,并在三方中逐步建立教学的协同作用,以确保幼儿的顺利过渡。本文针对幼小衔接,分析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为推动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的实施,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校合作;三位一体;互动教学;教学措施

作为启蒙学习和小学教育之间的纽带,幼儿园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新时代,幼儿园教育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还要在小学和家庭之间建立枢纽,加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研究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者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全面互动的教育机制,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因此,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是必要的,它能够确保幼儿在不同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提高联合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家,园,校之间的沟通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幼小衔接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幼儿的习惯和能力之间的联系。幼小衔接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确保教育的连续性,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顺利过渡。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加强与小学教师的联系和接触,使他们能够双向互补,形成一个体系。幼小衔接不仅是在幼儿的知识、习惯和技能之间架设桥梁,也是在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上架设桥梁。例如,幼儿园的教师以母亲的形象专注于培养和教育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而小学教师主要专注于教学,不会询问学生的生活情况。因此许多幼儿害怕小学教师,不敢接近他们。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教育的看法也有差异。因此,幼小衔接教育的范围应该是广泛的,幼儿园教师应该统一思想,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态度上拓展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环境。幼儿园应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应制定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方案,以解决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此外,幼儿园应该意识到,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旨在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错误观念。幼小衔接教育模式意味着改变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模式,融合小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加入更多的过渡性内容,使幼儿更早适应小学的体系和强度,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家、园、校合力做好幼儿的思想准备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做好了思想准备,他们对于小学生活就会有所准备。例如,教师每年都可以在幼儿园大班毕业前两周组织一次名为“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校园”的主题活动,教师主要邀请大班幼儿的家长陪孩子一起参加。随后,所有大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小学参观,了解小学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比如合唱社团、舞蹈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手工社团和国际象棋社团等。其次,该活动包括体验小学的一日课程,幼儿园教师可以邀请小学教师或教务处与他们商定,为幼儿安排一年级的课程,使幼儿和他们的父母能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小学生活。最后,该活动还包括参观小学的多功能教室,如科学实验室、艺术创作室和舞蹈室,以便幼儿充分了解每个多功能教室的作用。

  参观社团、体验小学课程和参观多功能教室,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小学的兴趣,还可以为小学生活做好思想准备。例如,在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教师应该组织一个模拟小学生生活的指导课程,考虑到小学教师的建议和反馈,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要因为指导课程导致幼儿园教学模式“小学化”,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显而易见,利用家、园、校之间的互动为幼儿入学做好思想准备,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三、家、园、校合力引领幼儿做好习惯准备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的影响下,幼儿将朝着好的方向健康发展。而在坏习惯的影响下,幼儿将表现出各种不良行为。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家、园、校三方一起努力,引领幼儿做好习惯准备。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大班组织区域活动,例如“方便超市”“快乐电影院”“爱心医院”等。在组织这些领域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就这些活动的主题制定问题,引导幼儿的思考。例如,在区域活动“爱心医院”中,教师提出“体温计是如何使用的?”“为什么打针之前要消毒?”“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等问题。在活动中让幼儿思考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围绕“爱心医院”的活动创新,还能有效培养孩子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幼儿在开始上小学前应该学会的习惯,如果幼儿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他们在小学课堂上就会出现多动、坐立不安等举动。教师和家长还可以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影响下,最初焦虑的幼儿变得专心致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或与幼儿一起听别人讲故事,帮助幼儿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此外,小学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的趣味性,还要注意课程时间不能太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左右,讲课时间太长必然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降低。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筑家、园、校互动通道

  通过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家、园、校在线交流的平台。为了实施幼小衔接三位一体的互动学习活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为幼小衔接三位一体的互动学习活动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首先,在现有幼儿园官方网站的基础上,为幼儿园开发一个专门的学习模块。由幼儿园聘请一名工作人员对网络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并邀请当地小学校长参与网络平台的开发,为定期参加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幼儿分享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沟通方法。其次,为家长和小学创造了一个更加便捷有效的互动平台,其中包括家庭、幼儿园和小学的问答模块,以鼓励家长相互咨询,并实时沟通他们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为幼儿园教育的不断优化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教师与小学合作,在微信、QQ等在线讨论软件的基础上建立家长学校交流群。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平台,全面提高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的沟通和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例如,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分享幼儿园的最新消息—幼儿在校的表现和作业布置,而家长则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即时收到有关幼儿的最新消息。幼儿家长也可以在微信群里相互交流,分享育儿经验,讨论问题或向幼儿教师提问。这项工作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效率,本文分析了幼小衔接时期幼儿园教育应考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小衔接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幼儿进入小学不适应其教学模式的问题,为幼儿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幼儿园教师应做好与小学教师、家长之间的合作,根据幼儿的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他们做好入学准备。这样一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衔接将是自然、顺利和有效的。通过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型的幼小衔接教育机制,当幼儿开始进入小学时,他们会适应学校的节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志斌.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措施研究[J].学周刊,2019,(15):169.

[2]汤俊君.借助家园互动,提升家园共育效果[J].家长,2019,(01):119+121.

[3]杜龙凤.增强家校互动  促进幼儿成长[J].贵州教育,2018,(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