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2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

姜爱平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制度建设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背景下,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多样化建设目标为主体,着力于健全产教协同治理结构、完善产教融合管理体制、创新产教融合考核载体三大方面,全面深入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建成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关键词:制度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使就业教育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目的性。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经进入提高融合质量的阶段,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广义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的全过程合作教育,过程中需打破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事业与学业的界限,实现育人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全方位、全领域对接。

1制度建设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正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内涵转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线。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设目标。教育部联合发改委等六个部门于2018年2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具体阐明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举措。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职教20条”描绘的职业教育未来蓝图下,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0年9月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行动计划,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成效、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路线。

制度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的重要保障和核心要求。健全的制度体系将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企业需求侧的矛盾,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企业,造福社会,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2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制度激励不完善

国家制定了很多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但根据实际情况得知,国家鼓励政策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作用非常小,主要因为企业利用实习生所能创造的利益价值较少,实习生没有较强的工作经验,社会适应能力弱,企业利用实习生时还需考虑相关岗位接替人员,企业所得到的东西较少,所以参与力度较小。相关调查表明,国家若想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建立较有吸引力的激励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比较小,相关外部激励制度的不足很难吸引相关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2.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制度约束力度不大

我国很多校企合作制度对于高校来讲,相关规定较为严格。各个区域若想获得较高的评估成绩,就必须对各种“人情关系”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主动与高校合作时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及目标,需要利用相关制度促进其参与力度的不断加大,但我国目前约束力不够大。目前我国约束企业参加校企合作制度的主要原因有在于企业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校企合作若能将这两项工作有效执行,就可以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

3校企合作制度下企业参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3.1建立激励约束能力较强的制度

企业的主要目的为盈利,其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盈利,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利益。但针对目前制度激励不足的问题,我国应加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相关激励力度,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以参照德国奖励制度模式,一般企业可以按照公司员工工资的百分之一点五参与校企合作,参与过程中对不按照相关规定及目标进行培训的企业进行一定的惩罚,逐渐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约束力度加大,进一步将实现校企合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断推动校企合作配合力度的提升,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3.2逐渐加大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完全发挥,相关制度执行过程中未实行具体监督,因此,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管理与监督。例如:吉林省白城市为了使得企业能够提取足额的职工培训经费,将对应款项利用在对应项目上,一般由地税局代收后专人企业财政专户,相关部门要定期检查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经费能够使用到位。这种做法为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供了标准思路,监督制度的建立及运行是各个部门及教育部门的共同工作,需要多部门进行协调,后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时,可以将此制度落实到位。

3.3服务区域发展、树立标杆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既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各方主体行为准则的客观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应始终坚持以“利益共享、多方共赢”为原则,优化校企合作环境,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4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点

1)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创新培养模式,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目前校企融合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对现实情况的实证分析较少。A职业大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中,在校企融合方面创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管理与运行模式。该模式以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社会产业对计算机网络类人才需求现状,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品开发工作室,实现真题真做、专业建设、企业经营、双师导学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校能够获得企业产品项目开发经验,为学生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打下基础。在产品开发工作室A职业大学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完成产品项目研发工作,提高了教师项目实战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产品开发工作室通过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

2)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中,校企深度融合多路径创新育人模式,能够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A职业大学与L公司共建信息安全实训室,与X公司共建云计算实训室,学生在网络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既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了经验,达到以赛促学、以学促赛的目的,又可以通过在网络实训室的操作训练,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培养精准型人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在企业参与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制定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实现高校与企业双方互惠共赢,加大企业参与力度需制定约束激励制度。上文已对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能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开放大学科研发展项目《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文登开放大学为例》,(立项批准编号2021NDKF02Y)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辉,刘嘉雯,庄续升.依托“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3):208-210.

[2]裴芳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型与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史晓娟,尹晶,孙小清.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以河北廊坊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S1):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