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共享式阅读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共享式阅读教学方法

任健健

河北省霸州市第五小学 河北省 霸州市065700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参与课堂,乐于交流和协作,这些都是老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互动共享”式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促进信息共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共享式阅读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都随之改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支配地位,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互动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并对其感兴趣。为此,笔者对如何运用互动共享式阅读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 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主体性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了对知识的阐释,对分数的提高,所有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是主体,让学生完全按照要求的内容、方法来完成。老师们用自己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并试图把他们的思想引向结论。在教学中,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被动地掌握知识,缺乏主动的学习动力,并且丧失阅读的兴趣,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限制了他们的阅读水平。这就导致了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二)语文阅读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尽管教育部修改了《语文教学大纲》,将中小学生课外必看的经典书籍列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很少有学生抱着浓厚的文学兴趣来阅读,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仅仅是做一些阅读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在应试教育下,学习竞争非常激烈。小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功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看书。即便是在周末、假期里,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要想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话,课外读书变得很奢侈。很多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为提升学习成绩的手段,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三)没有对课堂进行创新,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是根据课本来进行课堂教学的,但由于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手段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们喜欢玩耍,对未知的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特征,在课堂上添加新的读物,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阅读。此外,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作为主体站在台上,让学生被动地聆听,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变得更加被动,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共享式阅读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导”与学生“读”结合

阅读是一种对书本信息的理解和吸收,对于小学生而言,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老师在各个方面进行启发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爱学、乐读和解惑的能力。教师引导服务于学生阅读,教师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二者必须密切合作,才能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它的合作模式有三种:一是以读为主,以读为导引,对重点阅读内容,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多次朗读,把握其要点和难点后教师再进行引导,以增强引导的针对性;二是先导后读,有些阅读资料由学生自己来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为学生先提出重难点;三是阅读与引导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表演故事情节,深刻体会课文

若想要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思考,则需要学生不仅嘴巴要读,四肢也要动起来。比如《守株待兔》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一起以话剧的形式将这篇课文呈现出来,让同学们准备服装道具,自导自演,把课文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同时,通过话剧导演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守株待兔》一文的内涵和细节。农夫们不积极工作,抱着侥幸心理,期待着意外的收获,产生不劳而获的心态。若单凭学生口头朗读或心里默读,也许不会体会到这篇寓言所包含的道理,而学生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深入体会。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内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想,使学生能够迅速地组织语言,将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想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思想碰撞。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能让学生产生无限的同情心。这样,在精读之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通过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探讨,让学生们认识到,这篇课文蕴藏着作者对少女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的社会的痛恨。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看似开心的笑容,其实是充满了痛苦和眼泪的!这也是对黑暗世界的一种无声的谴责与反抗。通过多次阅读,让学生思考读后感,并让他们大胆分享出来,将阅读内化,将无声地阅读转化为有声的、有色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是与作者进行沟通、创作得很好的方式。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

多媒体课件对于课堂的互动共享提供了极大的益处,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主要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单靠老师的口述,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来,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打破教学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可以首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为学生播放海边音乐,声音逼真生动,让人有一种置身于西沙群岛的感觉,随后,教师又让同学们在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使学生的脑海中出现西沙群岛的样子:五彩缤纷的海水,在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沙滩上有许多漂亮的贝壳和大海龟;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岛屿上,一只只海鸟在空中嬉戏,在鸟巢中孵化,各种各样的鸟蛋被摆放在鸟巢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和点拨中,抓住了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学习充满乐趣。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开始采用互动共享式阅读教学方式。互动共享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达到阅读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芳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周刊,2019(21):136.

[2]付玉玲.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