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途径研究

张琰婧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530000

摘要:土地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源,农田是种植与收获作物的重要场所,受一些原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农田侵占、限制及污染严重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对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展开探究论述,提出几项对策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实施途径

高标准农田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厚层栽培,土壤肥力和肥力障碍没有明显障碍,完善的田间排灌设施,高排灌保护,道路,森林,电力等配套,可以满足作物高产者癌胚,现代生产要求,实现可持续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农田【1】。在新的发展时期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农田土地整治工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农田土地整治规划面临问题

1.1农田土地占用问题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的建设发展以土地为基础,要想扩大城镇规模,就必须开发利用周边土地。调研发现,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对耕地占用严重,大量农村土地被强制征用,导致农民的生活与发展严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有些地区还屡屡出现违规用地问题。

1.2农田土地利用率低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多地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来越多的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造成农田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另外,一些地区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农田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农田产出率低,农田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使用【2】

2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途径

2.1做好土地使用规划,加强农田保护

土地是民生之根本,农业是根基,为发展城镇而大量侵占耕地,从长远来看不是明智之举。深入研究可知,不合理的大量占用耕地势必会引起国民的吃饭问题,发展问题,会引发诸多矛盾。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既要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也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与节约用地制度。在城镇化建设中,可树立正确的土地规划利用思路,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具体如在开发利用农村耕地时,先按照用途将农村土地进行划分,划分出非耕地与耕地两类,在此基础上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耕地用地给予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有:提高耕地征用补偿标准,发挥价格的作用抑制乱征用、滥征用耕地的行为【3】

2.2提高农田土地利用率

针对农村劳动人口持续、大量外流,农村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等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改善解决: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吸引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回乡种田,将土地经营起来,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保护耕地的工作中来。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调动农民对乱占耕地的情况予以监督检举,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耕地保护成效。三是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农田管理技术,向各地农村推广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因地制宜向农村推广地膜技术、滴灌技术等,利用技术提高农田产出率与农田土地资源利用率。

2.3应用先进技术建设农田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等技术应用于农田建设,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通过先进技术开展土壤改良、土壤污染监测、灌溉监测与调节、农田防护、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各项工作,真正提高农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可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与需求,构建农田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涵盖农田环境、农田生产、农田主体及农田病虫害等各个方面,能为农田管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数据。在建设农田大数据中心时,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为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决策平台的运行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底座,推动形成覆盖全农田、业务协同、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发展格局【4】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与需求,建立数字化决策平台,通过数字化决策平台制定农田病虫害防治决策、土壤改良决策、作物种类调整决策、农田灌溉决策及生态保护决策等。让各项决策以真实数据为依托,以先进技术为基础,从而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提高农田土地资源利用率。

在建立数字化决策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结构完善、功能全面、性能可靠的高标准农田管理体系,实现对农田土地的智慧化管理。数字化管理体系集合了大数据、AI、5G等先进科技成果,能动态采集农田内作物的生长数据,将采集到的生长数据与基础的作物数据库进行对比修正,掌握作物生长情况,明确作物生长需求,进而制定更科学准确的农田绿化管理决策。数字化农田管理体系通过智能硬件设备,检测盐碱土壤和酸化土壤,同时配合耕地质量保护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实时统计分析土壤数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土壤养分平衡,促进耕地质量提升,推进土壤生态改善。数字化农田农田管理体系通过现代先进的作物营养测定仪,自动采集农田内作物的叶温、叶绿素、氮素等,进行快速无损作物活体检测,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状态的情况下获得作物生长信息,了解作物养护需求,进而制定更科学有效的作物种植与田间管理方案。数字化农田管理体系通过数控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构建虫情测报系统,通过分系统对农田内的害虫生态进行监测与预警,由系统自动、实时采集害虫生长、繁衍等信息,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害虫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和防治指导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农田管理质量与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新的发展做好农田土地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持续可发展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关部门应做好土地利用调查与规划,加强对农田的保护。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现代科技成果建立农田大数据中心与数字化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江凌.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29):191-192.

[2]甘秀萍.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J].农家参谋,2018(02):29.

[3]田蕙.对广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7(12):43-44.

[4]袁成军,童倩倩,罗薇,李博,訾伟.贵州省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