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联合TBL的口腔黏膜病学病案分析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翻转课堂联合TBL的口腔黏膜病学病案分析教学策略

彭圆媛1,2,,梅国城1,2,王家烯2,*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牙周黏膜科,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方法在口腔黏膜病学课程中病案分析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匀分配至4个小组,每个小组各10/11人。将4组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应用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方法,对照组仅应用TBL教学方式,最终对比两组学生的展示表现评分、课堂测验成绩来判断应用不同教学方法条件下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最终获得的表现评分与随堂测试成绩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教学满意率高。结论:在口腔黏膜病学病案分析课程教学期间,应用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翻转课堂;TBL教学;口腔黏膜病;病案分析

前言

口腔黏膜病学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口腔医学学科。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们已经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设置临床病案分析课程来提升学生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或医学科研研究夯实基础。

在医学教学的病案分析课程中,常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TBL教学属于以团队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以集体讨论形式共同学习和完成病案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本教研室在以往的《口腔黏膜病学》课程中采用TBL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翻转课堂则属于新型教学方法,是指学生们课前观看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查阅文献,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2]。有研究表明,将TBL教学与翻转课堂进行有效联合后,相较采用单一教学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效,本研究旨在分析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方法在口腔黏膜病学中病案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详细信息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42名,根据其平时学习成绩,按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将42名学分平均分配至4个小组,每个小组10-11人,由各小组自行推选1名组长。随机将包含所有研究对象的4个小组按整组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即研究组2个小组,对照组2个小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年龄、课时数量、性别比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与步骤

1.2.1教学方法:整个口腔黏膜病学病案分析课程涵盖三个学时,研究组应用翻转课堂联合T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沿用原TBL教学模式。

1.2.2实施步骤:

(1)教学前准备:参与课程的7名教师均接受翻转课堂及TBL教学培训,清楚地了解两种教学方法。采用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集体备课,准备适当的口腔黏膜疑难病病案资料,提前准备课堂表现评分表、课堂测试试题及课程满意度调查表。除评分表外,课堂测试与满意度调查均设计利用“雨课堂”软件进行发放,方便学生们利用手机作答,即时统计数据结果,便于当堂反馈问题。

(2)教学过程:提前一周由各小组组长随机抽选1例病案资料。

研究组:由1名主讲教师将具体教学步骤与学生说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建立QQ学习群,将本次病案分析课程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如口腔黏膜病例诊疗思路,典型临床病例,以课件形式发放给学生。要求每名学生能够借助文献调查、互联网搜寻等方式整理出与本组病案对应的知识内容,以小组内讨论提出问题,老师进行引导等方式,结合自身理解构建起知识系统,分析得出本组疑难病案的可能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计划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准确记录。要求每组至少制作一个PPT用于课堂展示和阐述,内容形式不限,PPT资源可组内共享,也可各自优化。

对照组:学生需要借助之前所学理论知识,自己独立查阅文献,给出本组疑难病案的可能诊断,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拟定治疗计划并提出问题,进行记录,制作PPT。此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参与其中。

(3)课堂学习:各小组随机抽选讲演顺序,汇报病案分析结果。研究组进行汇报的学生由非主讲教师的其余6名参评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择。对照组汇报学生代表由小组内部学生们推选。汇报过后,设置小组间提问回答环节。

(4)课堂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做出总结,并对遗漏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详细讲解后由学生再次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并最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1.3  评价指标

(1)课堂考核:参与课程的7名教师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的能力、态度、合作、表现、汇报情况及各小组间提问回答环节的结果对每组予以评分,满分100分。利用“雨课堂”软件发放随堂测试,学生们利用手机作答,统计学生测验分值。测试内容为与本节课所授知识点相关的病例分析题,形式为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满分为10分。

(2)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利用“雨课堂”软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研究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调查问卷涉及内容包括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满意度等方面[3]

1.4  统计学分析

将相关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结合t检验分析,在满足p<0.05时,则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课堂表现评分及随堂测验成绩情况对比

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评分及随堂测验成绩,发现研究组学生的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学生评分情况对比(分,均值±标准差)

组别分类

学生例数(名)

课堂表现

随堂测试

研究组

21

85.79±3.24

9.19±0.87

对照组

21

81.71±3.95

8.57±0.92

t

/

2.982

2.229

p

/

0.006

0.031

2.2  研究组学生教学满意率统计

对研究组21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21份,收回21份,均为有效问卷。研究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升、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分析问题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均高于86%,部分项目满意度达到100%。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研究组学生教学满意度

调查项目

满意率(%)

是否提高学习主动性

21

0

100

是否提高学习兴趣

19

2

90

是否掌握知识点

21

0

100

是否拓宽知识面

18

3

86

是否提高查阅文献能力

20

1

95

是否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18

3

86

是否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21

0

100

是否喜爱该授课形式

21

0

100

3  讨论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对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的翻转,需要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将所学知识点内化后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现,进而深化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翻转的一种教学方式[4]。这一教学过程的成功实现要求学生们具有积极的学习主动性,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学科理论基础。而在一门新课程的学习初期,学生们并不具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思维,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能收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选择在口腔黏膜病学课程尾声阶段的疑难病案分析课才采用该种教学方法。

本教研室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TBL教学法[2]。TBL教学法以团队讨论为主,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提高学生们在团队合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团队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习效率。虽然TBL教学法比教师讲授知识点的授课形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长期单独使用TBL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内提问分析问题,课堂展示时表现积极的学生仍然集中在平时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外向的那些学生中,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或是东南亚留学生参与团队讨论的主动性不高。因此,单纯使用TBL教学很难激发出所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无法真正实现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为提高学生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帮助所有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特别是口腔黏膜疑难病案的诊疗思路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法与TBL相结合,弥补TBL小组讨论中知识点纳入不充分,无教师正确有效引导,造成学生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路偏差等不足之处,真正做到培养学生们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实际临床案例的能力。在应用翻转课堂的条件下,借助角色翻转对教学结构进行重构,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两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的条件下,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打破常规学习时空的局限性,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生们课前高效参阅相关文献,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积极,教师引导针对性高,互动性强。学生们经过共同讨论得到的本组疑难病案的诊断准确率高,拟定的治疗方案多样,用于课堂汇报的PPT内容覆盖该疑难病案所有知识点,制作精良。汇报时课堂气氛活跃,组间讨论热烈,争相发言,最终起到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满意度较高[5]

因此,临床案例分析实际教学期间,应该注重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阶段,运用合理教学素材与网络资源,将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采用正确引导方案,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随后的临床实习工作做好坚实准备。

综上所述,TBL教学方法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而翻转课堂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口腔黏膜病学病案分析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策略,教师能够组织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小组形式进行有效讨论,让学生们高效掌握本次课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人川,马飞,曾启新. TBL教学在牙周黏膜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J].口腔医学教育,2011,27(3):255-257.

[2] 王忠山,冯志宏,牛丽娜等. 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模式在口腔瓷贴面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21,30(4):150-152.

[3] 范芹,李骏,王斯玮等. 基于临床案例的 TBL教学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5):779-781.

[4] 高静. 基于翻转课堂与PBL教学相结合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初探[J]. 健康必读,2021(22):244-245.

[5] 孙盼盼,王一宇,曹婷婷.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的实践 [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2):135-138.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0JGB145);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项目(Z20170177);广西医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2022JFA32)

第一作者:彭圆媛(1983-),女,硕士,主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牙周黏膜科。

通讯作者:王家烯,女,博士,副主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