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与发展——以《实践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与发展——以《实践论》为例

赵嫚笛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358

摘要:《实践论》是毛泽东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文章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理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详细阐述了实践、认识、真理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厘清了当时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也为后面的一系列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实践论》结合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巨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继承发展

一、《实践论》的篇章逻辑

毛泽东撰写《实践论》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用他本人的话说是适用于当时的需要而不得不写的。为了早日实现国内国内和平,确立正确思想,1937年7月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写下了《实践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论》的理论起点

任何哲学都避不开要对认识论问题进行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哲学之间不同派别的重要手段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其实现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认识论,首先要回答的是认识与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是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是第二位的,实践决定认识。毛泽东《实践论》的基本逻辑基调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展开的。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实践论》的理论展开

《实践论》在确立了实践决定认识这一基本理论前提后,结合实际情况,毛泽东描绘了一幅认识运动过程的辩证图景,指出人类的认识运动要经历三次飞跃、包含两个阶段。当时人们对于认识的发展过程的理解存在不深刻、片面等问题,《实践论》科学揭示了认识的运动是一个分阶段,由浅入深的辨证过程,对当时正处于思想波动的党内来说能够给予正向的理论指引,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也发挥了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唯物辩证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的理论归宿

在实践决定认识的理论基础上,在揭示了认识发展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后,《实践论》将最终的理论归宿落脚在唯物辩证的知行统一观上。这一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与发展后得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蕴的崭新结论。唯物辩证的知行统一观要求从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且在获得了最初的认识后继续深入到实践中去,使认识能够获得完整的深化,将这种深化后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实践走向成功。

二、《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

在当时,党内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按照苏联的方式,走和苏联一样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就会成功,这就导致党内大多数人直接把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移植到中国,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根本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偏离,为了让大家认清教条主义的危害,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一)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

通过《实践论》的副标题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探讨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实践和认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一问题才能对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其他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毛泽东在文章开头就表明了他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观点,指出在马克思之前的认识论都没有正确回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毛泽东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是第二位的,这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为后面一系列论述的展开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二)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首先确立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最根本的观点,从四个方面对这一观点展开了论述。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第一位的,先有实践,然后认识才会产生。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在产生之后,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但是此时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还不确定的,还必须要经历一个环节,就是让实践去检验。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获得认识不是目的,把认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才是获得认识的目的。

(三)坚持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一个人对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一问题进行过正确的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一开始看到的只是各个事物的现象,获得的认识也只是感性认识,此时的认识还不能用于实践,需要深化为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是认识活动的第一次飞跃,是第一步,这一步不是完成,认识还需要再次发展,即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三、《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实践论》是极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毛泽东的《实践论》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以及辩证法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一)深刻揭示了认识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认识的发展过程已经做出了论证,指出认识不是一次形成的,人们一开始形成的认识是不成熟的,这就导致人们在实践上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毛泽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一开始形成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形成后,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形成理性认识,然后再将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认识运动到理性认识这里还没有结束,只能说是运动过程的一半,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具体的认识运动的完整过程。

(二)深化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时也是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智慧,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毛泽东科学揭示了认识论中的多对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把辩证法运用到了对认识论中这些辩证关系的分析中,改变了人们对认识论中一些理论片面的认识,对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进行了纠正,呼吁全党实现实践与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文章的最后,毛泽东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实践、真理、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并阐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全部内容。

四、结语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里指出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毛泽东一直注重党的理论创新,对于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一直予以批判和纠正。在当时党处于尚不成熟的时期,党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经验和指示奉为不可更改的铁律,而毛泽东基于对中国实际的判断和考察得出的结论在当时来说并不受到重视,他也因此遭受过排挤,但他始终坚持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来制定政策,这也是他写下《实践论》的现实基础之一;可以说,《实践论》就是毛泽东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理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从《实践论》中找到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斌.毛泽东《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贡献[J].商,2015,(28):57-58.
[2]蒋家军.从《实践论》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J].文存阅刊,2018,(17):156.
[3]朴林.《实践论》《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J].奋斗,2017,(1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