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的“舞台化”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高职“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的“舞台化”改革分析

白婧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高职声乐专业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属于基础性教学,在促进学生声乐素质和才能发展方面起到了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音乐教育工作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等教材并不能引起教师充分的关注,音乐课堂教学也相对地单调而乏味,要提高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就必须促使音乐课堂朝着更加舞台化的方向发展,本章将对舞台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进行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舞台化改革

引言: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较为被动,只能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以及视唱练耳的技巧,他们也没有机会参与到舞台表演中,这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对教学做出有效的创新与调整。

一、明确舞台化改革目标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整合了乐理基础知识与视唱练耳内容,并做到了对教学的合理调整。不过就高职学校的音乐实践教学情况看来,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灌输方式进行音乐教育,学生往往对于复杂抽象的乐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没有深度,甚至还会对课堂上形成厌烦和排斥的不良情绪,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们必须主动革新教学理念,并确定了舞台化教学改革的目标。舞台化课程目的就是赋予学生机会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以舞台演出的形式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教师首先要了解到音乐理论知识具备很高的理论性,而视唱练耳则具备更高的专业性,为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教师首先要逐渐把教学内容范围由课堂上扩展至音乐厅及其它大舞台,为使学生掌握演奏能力,教师要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目标和舞台演出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歌曲表演能力、乐曲分析和弹奏技能都能够逐渐获得提高。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体系

为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高效达成,教师需要对课程结构加以调整,整合乐理基础知识和视唱练耳内容,在上述课程中声乐理论知识以音高、音程、旋律、音色、和弦等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视唱练耳主要以乐器、乐谱、旋律、节奏、调式等实践性知识点为主。从舞台表演的具体要求入手,音乐教师也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把项目内容区分为为声乐考级、和音示范、背景音乐歌曲、乐理课程讲座、基本功训练等几个方面,让每个知识点都能够从横向和纵向上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建立完善的声乐学习系统。

三、高职“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的“舞台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生动活泼的音乐场景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在课堂上产生更加轻松愉快的气氛,进而增强了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播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在课堂上能够产生更加逼真的情景,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利用直观的声音理解更加抽象、繁杂的声乐知识,进而减轻了课堂难度。但是假如学生在课堂中过于拘拘谨谨,或者单纯的做出了一个定的演出,则这样的演出是缺乏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而课堂教学舞台化则是为了使学生更加适应课堂环境,让学生具有能够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艺术意识。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音乐指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运用于生理空间的扩展、舞台表现力的丰富等,训练学生自己掌握想表现的东西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特色,使自身的节目具有特色。

2、任务驱动式教学

为培养学生在研究课程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进行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并针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设定有价值的研究任务,研究任务既要贴合课程目标,也要有舞台化的特色,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基础知识,并以基础知识为引导进行研究实验。比如在和声方面的课程上,教师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适演奏的要点,同时让学生进行和声演奏比赛,由学生自己挑选曲目,编配和音,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对和声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水平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的艺术创意和表现力也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不管歌曲、戏剧、舞蹈或者曲艺,表演艺术要想把表演的绘声绘色的展示出来,给予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观者的兴趣就必须表演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演员要把握好演出的一些技巧,更需要演员有强烈的舞台情绪,可以通过演出的内容挖掘自身的情感,将顾与舞台融合。

3、自主探究式教学

为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通过进行学生自己研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自己探讨和发掘课题。在合作教学的进程中,每个学生间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优点相互补充,而学生的协作意识、沟通技巧等都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学生艺术实际水平的提高,也具有很大作用。因此教师还应该按照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类,使每组有基本艺术素质较大的学生,也有基本艺术素质较小的学生;有内向的学生,也有外向的学生。同时,教师也要随时按照年级水平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各组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做到分工合作,把各组的水平都发挥了出来,并且在探究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加以反思和整理,从而对课程做出更好的优化和调配。

4、选择与时俱进的作品作为课堂舞台化的教学内容

作品的主要观众是当下的社会群体,所以作品的具体内容也必须适合当下的价值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新作品成为教学舞台化的重要内容,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下一个“新”的创作。与时俱进,指的是表演内容的内涵及其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可以体现出当代发展的走向,又或者可以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来说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影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到这一点,从而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微调。要确保课堂教学任务能够成功进行,教师必须创新思想,形成合理的舞台化课堂教学任务,也必须针对舞台化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结构加以调整,最后也必须不断革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鹏.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舞台表演课的意义探索[J].大众文艺,2019(08).

[2]刘冰.高职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新探[J].未来英才,2017(22).

[3]杨彦丽.关于高职院校《基本乐理》课程改革的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