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马拉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大学校园马拉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苑宁宁,张军明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备受各界关注。近年来马拉松运动风靡全国,河南省高校为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相继开展了校园马拉松本文旨在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马拉松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马拉松运动的价值、马拉松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议,为马拉松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更好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校园马拉松文化建设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对新生事物和社会流行有着独特的敏锐性和接受力。随着国内马拉松运动井喷式发展,大学生自然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同时,各种校园马拉松运动应运而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然而,以往校园马拉松运动在赛事规模、赛事距离、赛事保障等方面还远远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赛事,充其量只是一种借助于马拉松名义的长跑健身活动。直到2015年4月,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开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校园马拉松赛事才算正式走进大学校园。之后,校园马拉松运动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高校迅速蔓延。2016年10月至2017年初,马拉松系列赛事先后在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举行,掀起了我国大学校园马拉松热潮。

综观大学校园马拉松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城市马拉松的普及和社会、民众的追捧,得益于赛事组织者的成功推广和媒体媒介的渲染,另一方面,大学校园马拉松很好地契合了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时尚追求。大学校园马拉松绝不是对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盲目跟风和简单移植,而是一个树品牌、强内涵、重特色、塑文化、促教育的实践尝试在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本文对马拉松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马拉松运动的价值、马拉松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马拉松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更好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1马拉松起源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在现代首届奥运会时采纳了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米切尔·布莱尔(Michel Breal)的建议,以地名马拉松来专门设置一项比赛项目。最开始马拉松跑使用的距离大概为40公里左右,这也就是当时士兵菲迪皮德斯(Phidippides)传递消息所跑的的距离。从1924年巴黎奥运会开始正式使用42.195公里作为马拉松跑项目的标准距离,从此全程马拉松比赛沿用到今天,马拉松所传承的动人故事和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也被人们所熟知.

1.1马拉松演进过程

1896年4月10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进行,共有17名运动员参赛。马拉松比赛成为奥运会项目后,世界许多城市纷纷开始在当地举办马拉松比赛。1897419日,美国波士顿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马拉松比赛。

纽约马拉松赛,创办于1970年,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马拉松赛,参赛者最多超过10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纽约马拉松赛的奖励十分诱人,除冠军奖金外还可得到一辆奔驰车。

1981年受到纽约马拉松赛的影响,伦敦创办了属于自己城市的马拉松赛,比赛时间为每年的4月下旬。伦敦马拉松赛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赛道沿途优美的风景、热情洋溢的民众以及极为细致的赛事组织服务工作,更加独特的是,伦敦马拉松赛属于慈善性质,有大约三分之二的选手是通过做慈善的方式获得参赛资格的。

国外马拉松开展时间较早,发展至今也颇具规模和影响力,我国城市马拉松

赛事起步相对较晚,仍有许多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马拉松赛事的地方。

1.2关于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方面的研究

我国著名的马拉松赛包括北京、上海、厦门和扬州鉴真马拉松赛。北京国际

马拉松在国内起步较早,始于1981年,参赛人数可达到30000人,奖金数额高达40000美元,比赛时间为10月,赛事路线充分彰显祖国首都历史文化气息和现代都市魅力,是中国最高水平的马拉松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创办于1996年,由中国田径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参赛人数已达到3万余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厦门市政府联合创办,开始于2003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创办于2006年,赛事以鉴真大和尚六渡日本的传承精神为依托,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国际田联认可的金标路跑赛事。

1.3 “校园马拉松”概念界定

马拉松是国际著名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42.195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校园马拉松赛是在校园内开展的、效仿城市马拉松的办赛形式,融入学校文化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马拉松更加凸显的是对永不放弃、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马拉松精神和文化的追求,并不过分的追求竞技体育的成绩,更主要的是号召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2马拉松活动开展必然性

2.1社会角度分析马拉松开展必然性

我国高校正处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生活而存在,在校的大学生也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的个体,高校、学生和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意味着高校和学生会为了能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会对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和演练。当今城市马拉松发展十分迅猛,高校也具备开展校园马拉松的条件,在校大学生普遍也具备参加长跑运动的能力,因而校园马拉松也应运而生。

2.2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其必然性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在育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校方较多关注的是竞技性体育运动的规模和最终的运动成绩,忽视了真正能够展现高校文化、精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没有动员起大部分的普通学生。以河南高校为例的调研发现,34.73%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去运动;30.30%的学生认为没有场地去运动;10.37%的学生认为没有同伴陪同去运动;24.59%的学生认为没有专门的体育指导老师去指导,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并未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切身实际的、健康的、愉悦的运动体验。体育锻炼硬件的供给不足,正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解决如上问题,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的一大难题。而马拉松运动对客观因素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较低,能够很好的解决如上的诸多难题,实施起来也相对方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育背景下的今天,颇受校方所推崇。

3 结语

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开展不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体育条件,激发了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有利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和弘扬学校体育人文精神,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马拉松长跑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新鲜的体育课程,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项体育运动形式,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打造了校园体育品牌,马拉松活动不仅展示学校马拉松运动水平和精神风貌,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可以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对学校的形象宣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S].国发

201446号,2014-10-20

[2]郭建军,杨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5:28.

[3](日)筑地美孝著;冯中译.马拉松[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07.

[4]蔡陶贵.波士顿马拉松的前世今生[J].新体育,2015,05:72-74.

[5]毕朝辉.北京马拉松赛开展情况及其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