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

蔡俊华

身份证号:440923197406231499

摘要:在土木工程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需要把握好质量,这样的施工工艺容易出现裂缝,要控制好裂缝的产生。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科学的掺和混凝土的抗裂剂,添加增强材料和配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土材料配比,减少约束力。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定义

当前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结构设计及美观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现阶段土建领域最基础且最常见的结构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混凝土结构的形状、体积等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利用梁板对各类型混凝土结构进行组装。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结构中,部分混凝土结构的体积相对较大,甚至超出了正常体积指标范围,针对此,应当采取恰当的施工措施,完善施工作业,从根本上提高结构质量水平,强化工程实际效果。通常来说,专业领域把混凝土结构横截面最小部分的大于1m的混凝土结构,且浇筑施工体积超过1000m3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基于此,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应当全方位监控工程所在区域环境变化情况、浇筑工艺及温度等条件。

2简要概括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优势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们应当转变思想观念,保证土建工程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然而,纵观现阶段土建工程的发展概况可知,其中仍存在诸多极易被忽视的遗留性问题,土木建筑因其在结构及材质方面有很多缺陷,所以就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弥补和完善。而土木建筑最为关键的缺陷在于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需要深度剖析裂缝成因,并采取特定的补救措施,提高整体结构安全稳定性。此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建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综合考量如下几方面关键性因素,比如水泥材料遇水会产生水化热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混凝土自身结构存在缺陷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极强的应力束缚条件,而这也对材料采购工作及工艺选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3.1水泥水热化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中主要成分是水泥,水泥在遇水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还有就是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中,这样的施工技术的体积切面中厚度很高,其中的水泥生产的热量散发的途径就不是很通畅,不通畅主要表现在,大体积混凝土相对于表面面积较小,内部的温度就会有聚集的现象发生,这样就造成内部温度和外表的温度不一致,形成温差,在温差的作用下就会容易产生裂缝。

3.2外界温度变化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土木工程的使用过程中,这样的浇筑温度和外界的环境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在混凝土的实际温度随着外界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这样的特性,在采用这样的施工工艺,遇见温度突然的下降,就会增加这样结构中的内外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的温度应力成正比例,在温差越大的情况下,温度应力就会增大,这样产生的裂缝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3混凝土自缩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有着很多水的成分,大体积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些水分,大致在水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其它的水分就会被蒸发掉。在蒸发的过程中当出现需要蒸发的水分超过本应该蒸发的水分时,这时就会产生一种现象,就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现象。从这个分析来看混凝土的自缩和自缩值有着紧密的联系。

4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4.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属于一项关键施工环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等需要熟练把握各项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标准,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对模板质量、预埋构件位置和钢筋数量的检查,保证这些施工环节符合施工标准,之后展开浇筑施工。另外,还需要注意模板和钢筋清理,清除表面存在的油污和锈蚀,保证模板表明清洁性。认真封堵模板边缘孔洞和缝隙等,适当洒水,保持其湿度。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利用排水清除等方式将地基表面的淤泥扥杂质清除干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做好浇筑高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度需要控制在4.0m左右,如果选择分段浇筑方式,还可以利用溜槽和串筒等使浇筑垂直度得到保证,避免浇筑完成后出现离析等现象。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尽量选择分层浇筑方式,保证每层浇筑厚度一致,结合振捣器设备型号和性能等因素分析考虑,实现对浇筑厚度的有效控制。泵送混凝土浇筑厚度尽量控制在60cm左右,非泵送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以内。同时还需要注意浇筑时间的控制,不管选择分层浇筑方式还是推移浇筑方式,都需要保证下一层的施工在上一次初凝前进行。

4.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使用好抗裂剂: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中需要添加抗裂剂,使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好自缩值,主要的原因在于,使用的添加剂能够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弥补,使用好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混凝土的自缩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这种范围就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方法中,有着一定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在添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好工程的质量。(2)添加增强材料和配筋。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需要添加好抗裂剂才能够保证好裂缝产生的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配筋是很少的,为了增加它的抗裂性,可以在这个方面合理的增加。(3)土材料配比要合理。这样的材料在混凝土中使用,要严格控制好使用的量,土材料的配备中有着严格的标准规定,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的按照这个配置比进行材料的配置,不能够使用随意马虎的态度在工作中。(4)减少约束力。约束力这样问题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基的影响,还有一个是温度应力的影响,其中在解决温度应力方面,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对温差的减少;对于地基方面的影响问题,使用的方法是对滑动层的建设。

4.3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充分且合理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塌落度为180mm,为此,需将角度特征调整为1∶6。在实际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利用地泵对混凝土进行倒退式浇筑,在保证泵口与软管充分衔接的同时,采用左右交合的方式,确保浇筑施工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要确保振捣垂直角度符合要求,如果钢筋配比较大,应当适当倾斜振捣角度,并将振捣高速调整在50cm左右。再者,为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需在完成上层混凝土振捣且下层还未初凝时,插入震动棒,并确定插入深度。且在振捣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振捣力度和速率,一旦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下沉,应立即中断振捣施工。

4.4采取必要的混凝土结构维护保养措施

在完成大体积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并加大对温湿度的控制。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保温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热量流失,降低内外温差。在完成浇筑后,可以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湿麻袋进行保湿处理,降低热损失。如果在冬季施工,则需着重注意混凝土保温处理,加大养护投入力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洒水保湿要在完成浇筑后约12h后进行。

4.5全方位动态监控施工过程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一线工程试验人员要结合浇筑现场的基本概况,动态观察结构塌落度及和易性变化,开展全面且细致的测量作业,并将测量结果及时上报至相关人员处,以此为参考依据,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优化处理。针对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企业要加大技能培训投入力度,定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其综合素质,并试行岗位考核制度,确保其技术水平达到标准要求后持证上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深化安全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积极配合其它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强化实际效果。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有着这些方面,水泥水热化原因、混凝土自缩原因、外界温度变化原因。对这些的因素分析中,主要是温度的影响产生裂缝,因此在施工时控制好温度是非常的关键,控制好温度,就可以很好的保证好施工的质量。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运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9):56.

[2]李汝星.简议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居舍,2018(17):66-67.

[3]孙庆民.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6):131-132.

[4]彭文兆.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16):77.

[5]王小兵.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浅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