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教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西餐教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刘学贤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26467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同时西餐专业的实训技能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变革。随着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餐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与之相对应的西餐及西点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每年在各类烹饪院校中,专业西餐烹饪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具有较大差距,无论是餐饮行业还是教育行业,在专业西餐烹饪人才需求层面上存在巨大的缺口,高校教师不但要具备充足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教育能力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在于理论知识的创造与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养成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由此来看,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势在必行。新时代下,我国教育部对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综合素养。除传统的教学能力外,高校教师还要具备修身树人的德育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的创业能力,铸塑人格的体育能力,“天下大同”的美育能力及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能力,成为“五育”一体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一、西餐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现阶段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教育中强调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发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设计和增加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使学生发现学习的有趣之处,了解西餐实训课的魅力所在。西餐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是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训练,传统课程刻板的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极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不愿参与到课堂当中,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近些年西餐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只有不断地在传统西餐上进行创新才能推动西餐企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培训面临的困境

1、培训内容较单一,偏重知识育人。现阶段,一些高校为了缩减开支成本,所引进、招聘的教师有一部分属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相比师范类教师,在专业性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略有不足,虽然说这部分教师同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其在大学学习期间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教育理论培训,所以即使在进入岗位之前通过培训能够获取一定的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法规以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因其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内容相对有限,深度也不够充分,导致其无法形成完善的系统理论,对于后续的实际教学来说,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高校教师培训设计中,对于育人职能训练过于单一,仍偏重知识育人的技能训练。与基础教育相比,面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基本成熟的高校学生,高校教师更要具备“五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而在现实中,由于高校工作的进一步划分生活导师、辅导员等岗位,使任课教师的职能更加单一,育人方式仅通过课上教学完成,多数教师除了在课上与学生交流,课后基本不再和学生有联系,仅仅行使高校教师知识育人的职能,其它职能没有发挥。

2、培训导向上师德师风的培育力度不足。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输和讲授。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并且自身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少,书面知识未能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教学期间对于一些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模式、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的掌控不够准确。另外,还有部分师已经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对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尚未深入研究与运用,且重视程度也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对于师德师风素养的提升需求远弱于教学、科研的需求,反映到培训中就是培训导向上师德师风的培育力度不足。

三、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培训的提升路径

1、坚持培训内容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校教师培训要从根本上强化教师教育能力,就必须坚持培训内容供给侧改革。以受训教师需求为出发点,将提高综合育人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加强调研,根据教师的需求淘汰“假、大、空”的培训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地优化完善培训内容,使得培训更符合新时期下高校教师实际的教学需求。树立正确的培训方向,平衡发展,扭转倾向于理论性教学的培训方式,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教师的教学需求当做导向,让培训活动更具有价值意义,能够满足新时期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2、坚持以提升师德修养为导向。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活动一定要将培养教师的师德素养放在首位,将其作为优化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重要导向。实现“学高”与 “身正”的均衡发展的培训方式,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内容与培训充分结合,实现师德师风教育学以致用,促进知行合一。师德师风弱化的问题除了受训对象主观不重视的原因外,其相关培训方法也存在问题。其原因在于说教的方式难以触动受训教师内心,“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受训教师的身份意识在自己内心没有发生转变,一直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学生,而授课的专家不是教师而是同行。因此只有改革培训方式,改变教师在参加培训时的身份认同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提升师德修养为导向的培训方式。

3、增强信息化培训能力与专题培训。“互联网 + 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条主线。信息技术在教学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设计,以及在新时期下教学活动的评价机制以及测量表的设计。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为受训教师提供线上培训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致服务功能,同时促进受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信息能力的培训。第一,是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的方式来培养高校教师们的现代化教学理论,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模式的培训,确保高校教师能够较为接受和理解当前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树立极具现代化的教育意识。在形成这种意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单独培训的方式展开学习,形式上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第二,以集中培训的方式来完成信息化能力专题培训,在集中培训开始之前需要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当前阶段一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巧和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选择一个专题展开集中式培训,在培训期间,要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实践经验方面,从而能够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彻底提高教师的专业信息素养。

为了落实教育强国的建设战略,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活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能力伴随着教师漫长的职业生涯,具有时代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师的培训也具备着时代性和周期性。构建完善的教学能力培训体系,需要把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了解高校教师的真实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利用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的培训理念与模式。实现对教师培训传统模式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的根本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平东.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分析及路径探究[J]. 才智,2018,24: 56 ~ 57

[2]黄俊生. 历史与现实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统整发展路径分析[J]. 江苏教育,2019,46: 24 ~ 26

[3]张健辉. 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模式策略应用[J]. 数学大世界( 中旬) ,2020,1

[4]陈广正.“双创”视角下地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J]. 中国成人教育,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