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宋毅

望谟民族幼儿园

摘要:幼儿还很年轻,还没有形成审美的基础,而美术教育恰恰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他们的将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为学生创造生动的美术环境,选择他们所熟知的生活材料,引导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目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的成效,因此,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美术创造力,让他们热爱生命。因此,本文就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生活化”教育策略作一简要的论述,希望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引言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注重美术的知识与技巧,美术仅仅是绘画、制作、加工,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的学说,他认为“如果教育不能以生活为中心,那就是一种死亡,而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籍就是一种死物。”美术活动要围绕生活的主题,让孩子们在教育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真正地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化”的美术活动?

一、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能发展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左脑负责抽象思考,右脑负责图像信息的加工,幼儿美术教育可以运用颜色和各种绘画或美术创作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新鲜、好玩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和引导幼儿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对象的形态与构造,并指导其在手脑的协同作用下进行美术创作,通过长期的坚持,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幼儿园美术教育不仅要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作品,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和创新,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喜欢的绘画方式、绘画素材,让幼儿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即兴的表现,既能保持幼儿的美术参与感,能指导孩子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绪,既它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美育中的创造性培养目标,促进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3-6岁的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规律和学习特征,3-6岁的孩子身体还很年轻,不能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而是要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而在美术教学中,生动的能很美术好的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利用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的一切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好奇,使他们提高对美术的热爱,把生活和美术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生活中体会美术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带孩子去捡石头,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力给石头涂上不同的色彩,让孩子想象那是一块石头,也可以想象它是一只小猫或是一只苹果。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用它们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情趣。

三、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通过开展具有生活化意义的探究活动,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教学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要积极发掘与之相关的生活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活的丰富性、具体性等特点,从而丰富美术教学资源,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美术的快乐,积极地参与和学习,从而促进美术的学习。例如,在“盒子”主题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收藏不同风格的废弃包装盒。以丰富幼儿园美术教师的教育资源,促进美术教师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通过观察盒子的颜色,图案,结构,材料,形状等内容,老师让孩子尝试对盒子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接着,通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箱子进行改造、加工,并在箱子上添加绘画元素,使儿童体验到乐趣,发挥想象能力,从而使其能力得到相应地提升。虽然没有刻意去雕琢,但是却流露出孩子们的新奇思想。

(二)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儿童仅在课堂上进行创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受到了限制。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让他们到外面去看那些充满生机的东西,比如花圃里的小草、花朵、从树上飘落的叶子、开着的汽车。老师要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观察,通过大量的美术实践来缩短与生命的距离,最终创造出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的作品。在户外练习时,应加强对幼儿的全面保护,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例如秋天,教师可以利用饭后的时间,把学生从树上摘下来的叶子收集起来,然后用蜡笔、彩纸、橡皮泥等来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将叶子贴在彩色纸张上,然后进行装饰;或者是在一片叶子上作画,又在一片空白的纸张上进行复制;或是用纸片做成叶子的模型诸如此类。儿童在玩耍中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并最终完成美术的学习。冬季,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到幼儿园的空地上进行美术创作,让孩子们感受冬季的美丽。在绘画之前,老师要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游戏,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玩耍时,老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在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进行美术创作,并用画笔记录下这次活动的喜悦。可以说,通过美术实践,使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生活,喜欢上了美术,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三)引入生活化美术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们年纪较小,他们的人生经历相对有限。因此,在“以幼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在幼儿的成长特征和现实生活中,运用生动的美术语言,让幼儿关注生活,发现生命“美”,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促进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注重兴趣的培养,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得以激发。所以,在美术活动内容的选取上,应从儿童的兴趣需求入手。比如进行“彩虹雨”的美术创作,教师以《七彩下雨天》中的少女在雨中对七彩雨的幻想为线索,从绘画作品中挖掘出关于颜色的知识,并运用有效的提问来扩展儿童的发散性思考,从而达到了儿童对色彩的欣赏。其次,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指导儿童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雨的基本特性,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全神贯注地创作中感受到美术的快乐。

结语

总之,美术是从生活中诞生的,将幼儿园美术教学融入生活教学模式,教学元素,既是对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一种革新与优化,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培养,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亲身感受、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的表达、勇于创造生活的“美”,从而达到幼儿园的美育目的,为幼儿全面、健康的身心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飞燕.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创新实践[J].下一代,2020(01):60-61.

[2]徐毛莉.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实践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5(03):12-15.

[3]杜末娣.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探究与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15(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