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许莹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  213200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民族音乐创新性应用的重要性。通过提出一些优化改进的策略与建议,以此提升当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与民族音乐在教育行业中的创新发展。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创新民族音乐的立意、配合民族传统服饰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当前音乐教学模式与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开展上述几点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中教育;音乐教学;民族音乐;问题与对策

一、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的思想误区

中国教育一直都秉承着应试教育,课堂上侧重教流行音乐和适合考试的音乐。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一直都比较滞后。家长为孩子报考专业的时候,考虑对孩子未来发展好的音乐专业。没有从思想上认清楚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现阶段流行音乐都倾向于快餐式消费,“口水歌”的广泛流行,让部分人觉得民族音乐在中国没有市场,属于小众音乐不值得去学习。音乐教师团队,也在流行音乐的影响下,思想上产生了误区,也觉得民族音乐比不过流行音乐。学校领导也在认知方面做的不够,在学校教学引导和教学实践中没有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有机分开,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民族音乐的音乐地位。

(二)民族音乐教师团队水平欠缺的问题

教师团队在民族音乐方面常年处于缺失民族音乐教师,部分学校存在着流行音乐专长的老师客串讲讲民族音乐,讲不到民族音乐的内涵上,讲不到民族音乐的精髓上,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对民族音乐产生抵触情绪,导致音乐传承不下去受众群体缩减。另外,音乐教师多以直接灌输的方式教导学生学习音乐,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民族音乐知识少之愈少。还有让不懂民族音乐的教师教导学生,无异于饮鸩止渴,同时把部分想学民族音乐的学生拒之门外,严重影响民族音乐的教学和发展。

(三)高中音乐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所制约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师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开展音乐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堂教学,严重忽略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常常出现教师在台上一味的领唱、学生在台下“鸭子听雷”式的接收,毫无情感的进行跟唱,学生完全没有进行主动思考与理解。再加上当代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变大,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更看重学生的语数外等主科学习成绩,认为音乐是“副课”。而音乐学科作为非主要科目,再加上学生和家长对于音乐科目学习的深远意义不了解,导致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1]。音乐教学进度缓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学习音乐的意义,这一突出问题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另外,由于部分教师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的原因,导致上课时教师仅仅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随之下降,更导致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部分教师对于高高中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还停留在审视歌者唱歌水平的高低。让学生通过“无脑跟唱”、“苦练战术”等传统教育方式进行音乐学习,忽视学生对于音乐相关的人文知识的学习诉求,对培养综合能力人才以及核心素养完善的高中生的教育目标具有负面影响。教学方式的优劣对于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团队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并将多元化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定制教学方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二、关于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建议

(一)对音乐教师民族专业的培训

在学校组织教师培训的时候,要加强音乐教师民族文化及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了解民族的历史为了更好把握民族音乐的韵律。从民族服饰、民族习惯切身处地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要定期组织民族音乐教师团队走出学校到各个民族居住地。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人文、音乐的民族音乐大环境。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把好的人才引进到学校来教学。在民族生活的环境中寻找民族音乐灵感和感受民族音乐氛围。在组织培训中,还要践行民族音乐教师服务学生的宗旨,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牢牢烙印在民族音乐教师心中,为发扬民族音乐精神的教学信念的坚固作出贡献。

(二)重视民族教师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师教授学生民族音乐之前,要提升民族音乐教师队伍音乐鉴赏能力。在选择民族音乐开始授课前,应该挑选出一批具有民族音乐代表性音乐来传授。例如: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古琴曲《高山流水》等等。音乐教师要讲解音律的同时,讲解创作歌曲作者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和当时处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创作的歌曲。民族音乐教师要有引导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翱翔。进一步激发音乐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提升教师的民族修养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极大转变,这要求教师紧跟教育创新发展的步伐,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摒弃传统的“牵引式”教学,不断进行文化更新,不局限于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在思想上融入创新理念进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时,教师可先布置了解戏曲背景故事的作业,引导学生掌握民族戏曲的特点,理解传统民族乐曲的精髓,增强学生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后在实际的课堂之中,教师需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教育意义进行渗透,使学生理解和挖掘各个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还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元红色文化

在以往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老旧教育理念制约,通常是教师对相应的音乐知识的内容进行讲解,常常出现教师教唱一句,学生坐在下面跟唱一句的现象。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音乐知识量,但由于学生未对核心素养等的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可以使得大量的经典红色曲目充分的被开发和利用,更可以使满腔热忱的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得以表达。像著名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其创作背景正是香港回归之际,作者看着过上幸福生活的老百姓、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心中无比感慨与感动时的有感而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递进式教学方式,开展实际音乐教学,在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拓展学习,将与其相关的《长江之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梦驼铃》等经典爱国歌曲进行拓展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歌颂祖国的愿望与无比坚定的爱国情怀,进而达到激励其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既是促进当代高中生提升学习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当代高高中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围绕音乐教学,需要做到打破传统音乐教育观念、还学生教育主体地位,将创新思维融入音乐教育工作中,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对高高中生音乐教育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新时代下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新建.经典歌曲中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宁波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59-37.

[2]李学.先验的想象:教科书塑造国家形象的路径分析[J].教育科学,2020(4).

[3]杨稀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元音乐视域下动漫音乐融入学前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