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企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6
/ 2

新形势下国企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研究

邵元頔,张晓宇,张淑丽,刘宇骁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北京  100094

摘要:2000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后,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和程序逐渐得到优化和完善。许多研究机构实现了采购管理分离模式,科研项目招标总数及效益逐渐呈上升趋势。随着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提升招标质量,确保招标项目的有效性是当下亟需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分析了科研项目招投标特殊性,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研项目;招投标;招标文件

前言:科研项目作为国企单位科学研究或科技成果以及信息技术向生产力转换的先期工程,是保障其行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和企业活力的关键性项目。随着内外部环境影响及项目要求不断提高,科研项目中采用招标方式开展择优的项目总数呈上升趋势。对此,国有企业针对科研项目特点,提升招标质量,确保招标项目有效性是当下亟需研究的重点课题。

1科研项目招投标特殊性

科研项目是指促进科技进步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企业生产、建设和经营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科研单位内部流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纵向和横向课题等有关项目,其特殊性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项目对专业技术有严格的要求,科研项目招标对投标单位入网“门槛”相对较高,因此,导致可供选择投标单位范围小,数量少,项目招投标竞争性较薄弱。

(2) 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大多以技术攻关为主,且定制化程度较高,对于未知技术攻关通常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使项目研究目标不明确,同时存在量化难度大的问题,给投标单位资质审定、项目评标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带来影响较大。

(3)我国《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招标科技项目范围,但是因投标单位对项目理解不同,使其研究深度和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科研项目招投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应的风险。

2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策略

2.1规范招投标工作程序,构建完善的招投标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完善、与科研项目需求相适应,并满足经济市场发展要求的招投标制度,加强、规范科研项目招投标工作程序,是预防管理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基础保障。现阶段,中国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基于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单位科研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健全的招投标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制度建立过程中,要建立投标资格审查制度,明确招投标流程,设立评标专家库,完善评标办法,明晰投标单位、管理单位职责,确定招投标现场管理要求,强化法律责任追究等。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的制度落实,是确保科研项目招投标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进行和防止腐败问题滋生的重要保障。

2.2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编制严密、规范、科学的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科研项目招标全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科研项目招标成败取决于招标人员编制的招标文件是否具备严密性、规范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中均提出了招标文件具体内容,其包含投标须知、招标项目任务书、投标文件格式以及评标办法和标准等内容。

招标任务书是招标文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向投标人说明了项目目标、考核指标、必备条件、具体要求、成果形式和标的数量等细节内容,是投标单位编写投标文件的主要参考依据。招标任务书关键指标的完整程度将直接对招标任务书完整性、严谨性造成影响。

招标文件是招标过程中遵循的法律性文件,有严格的合同条款限制,是后期合同的组成部分,也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招标文件需明确指出中标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应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用以弥补课题承担单位无法完成课题、研究结果无法满足预期结果等不利情况带来的损失。招标文件所有管理、技术、法律等约束条件的制定,要满足阶段性管理要求,为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供基本保障。

2.3营造良性市场竞争氛围,择优选用投标单位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2.3.1选择优质投标单位

中标单位资质的优良关乎着科研项目完成质量。要想进一步优化中标单位,需选择优质的投标单位。

(1)严格审查参与投标单位的资质,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可快速查询到投标单位的相关信息,先甄选出信用良好单位;

(2)严格遵照科研项目对市场投标资格要求,认真审查投标单位递交的资格审查材料,筛掉不满足项目要求的投标单位。层层筛选,确保资质优秀、条件符合的投标单位参加投标。

2.3.2选择优良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考虑到科研或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专业性,若科研单位不能独立完成此项工作,可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方式完成编制工作。选择期间,需注意问题:

(1)注重单位资质,优先选用资质良好的机构;

(2)不能徇私情、讲人情,选择真正有实力的机构;

(3)慎重选择编制人员,挑选责任心强、职业操守优良的编制人员。

除此之外,科研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审计人员需对对第三方编制单位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保证编制清单的质量。

2.4注重研究项目的资金管理,并继续加强资金和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是确保科学研究发展、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财务保障。但目前科研经费应用中仍存在不规范问题,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成功率,影响科技成果生产效率和转化率。研究项目团队收到研究资金时,需为这些资金制定详细预算。而预算管理不属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需要项目团队、研究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其中。

(1)研究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对资金预算合理性进行审查和评估。研究管理部门应从专业本身进行干预,并利用科学研究的知识来评估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及合理性;财务部门应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预算内容,预测项目团队的自给自足能力和财务参与度等,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可靠的资金来源等。

(2)一旦获得研究管理部和财务部的批准,则应由适当的项目经理对其进行审查,跨学科分析和多层次分析以及预算管理方法的批准可以使研究项目的预算更加可靠、科学和可行。

2.5重视评估专家数据库的建设

投标书评估或评审是投标过程的重要内容,专家作为投标活动主要技术力量,与投标书评标成败及投标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对物资估价专家数据库建设十分必要。

(1)扩大专家陪审团的范围,以使专家的组成多专业化。数据库中的专家不仅应具有专业技术领域,而且还应具有财务、审计、管理等多领域背景,从而满足各种类型研究项目的招标需求;

(2)重视对应用程序评估的专家培训。通过定期研究和培训申请评估专家,不仅可以动态地解决招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专家在申请评估中的专业潜力,提高其专业素质。

结束语:

根据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趋势,未来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投资将持续增加,研究项目也会迈入高峰阶段,招标和采购量也将随之提高。采购工作不应成为研究项目发展的瓶颈。有关单位应在招标计划,招标调查,准备招标文件和招标过程管理四方面,结合总体局势不断思考和创新方法,逐步形成适合获取科研项目特点的采购体系、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工作方式,以提高研究项目招标的质量和有效性,确保科研项目最终招标的有效性,降低单位的采购成本,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

文献:

[1] 李建明.科研项目招标投标与评估评审实务全书 [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17.

[2]罗海荣,李国锋,巩文红.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06):41-43.

[3]杨力钢,李国峰.对提升农业科研基地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水平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03):65-66.

[4]李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

[5]王涵.我国招标投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陈勇.科研项目招标投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科技·人才·市场,2018(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