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

金敏

武汉枫叶国际学校    430000

摘要:培养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本文提出几个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策略

一、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

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得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文字信息的获得渠道不仅包括网上、当地的一些文字资料,还包括其中附加的地图、表格的引文或说明,更普遍的是在学生所做的题目中会有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在学生做的地理题目中,题干的文字材料不仅给出了解题的必备信息,还包含了对本题考查的对象、目的以及解题方法等,对这些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也都是题目的考查范围内。对题目当中文字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学会对关键信息的标注并理解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以接下来的题目为例:某考察队考察内蒙古巴丹吉林海港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对该题目的解答首先就是要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解答,如在资料中提到的“保存完好”和“未曾移动”这两个限定词,学生就可以在做题时进行勾画,并根据这两个信息回答出该地沙山是固定的。判断依据也就是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总之,题目是训练学生解题等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同时也要做好在例题讲解中对这一思路的贯彻落实。

二、通过对话式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维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地理执教经验,发现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是导致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对于学生而言,同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也是他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运用交流沟通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师生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难以轻易接近、充满距离感的身份,这样的认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谈到对话式教学,那就不得不考虑到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入师生的对话。有了适当的问题,才能在地理课堂中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出科学有效的自主探究空间,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出富有探究意义的地理问题,为保证课堂的质量,有时可以考虑设计出突破教材束缚的探究性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希望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让其自主思考、探究、分析、解答、创造,在这样的反复锻炼中,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三、改变学习行为

基于地理信息所展开的地理教学,通常会给学生行为带来直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利用相关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将自身的地理素养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在引入地理信息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再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确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另外,地理信息的运用方向,还有验证概念的准确性。持续推进的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即: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以地理现状所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的方式,由现有信息中提炼出所需信息,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助力。例如,对“资源开发”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现有技术,对教材出现地区的相关数据加以获取,在对强调空间化、立体化的信息系统进行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所涉及因素的方式,明确该地区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地理信息还为学生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通过对机械学习模式加以转变的方式,确保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为日后更高难度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

四、优化课堂模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通常将提升成绩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式均为反复背诵和记忆,这并不符合课程改革所提出要求。将地理信息引入课堂,可使学习模式得到转变,与此同时,课堂模式也会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三种,除了众所周知的文字和图像,还有信息数据。对地理信息加以运用,可使常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优化教学流程的方式,为教学质效的提升做铺垫。例如,对“地形”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地运用遥感及GIS技术,使抽象知识得到具象呈现,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难度,另外,学生提炼并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常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尤为注意,学生要想准确分析地形图,由GIS为其提供支持是前提,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技术,根据教材内容对相应的模块进行制作,在对地形图进行真实展现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软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解题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普遍没有牢固的学习基础,教师要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来帮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地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叶回玉 学生解答高考地理试题存在的创新思维障碍及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3),55-56。
[2]张亚南 史辰羲 注重分析,规避模式——例谈2013年高考地理两道试题[J].中学地理参考,2013,(9),61-62。